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
作者:佚名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简称《赤书真文》。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书二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洞真部本文类。本书列于道教灵宝诸经之首,其上卷所载「五老赤书真文」尤为重要。所谓「五老赤书真文」,是指五方天帝所掌录之五篇天书灵文,即《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青天赤书玉篇真文》、《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丹天赤书玉篇真文》、《中央玉宝元灵元老一十二气黄天赤书玉篇真文》、《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白天赤书玉篇真文》、《北方洞阴朔丹郁绝五灵玄老五炁玄天赤书玉篇真文》。此五篇真文皆为篆文,共688字,据称乃元始天尊所说,出于空洞自然之中,五老掌录,秘于九天灵都之宫。实际只是五篇符咒文字,依法书写吞服,或佩带胸前肘后,可召神摄鬼,禳灾伏魔。此外本书中卷又载《八威策文》(符图),用于召伏蛟龙虎豹山精;有「五老灵符」,刻书佩身可免万灾。本书下卷则详叙五篇真文之功德福报及世人修持之法。总之,本书所述道法以书符唸咒,召神伏魔,辟邪禳灾为主,对唐宋道教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国学有滋有味
作品荟萃了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夏丏尊、李叔同、闻一多、徐志摩、陶行知、郁达夫、朱自清、林徽因等大师及其相关的文字。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大师们的生活、读书、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一段文字代表一段人生,代表一段历史。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哲思,有滋有味儿 。《国学有滋有味》一改国学严肃、高深的固有印象,所选取的文章贴近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读者从中也可以看到大师们活泼的另一面。论求学,开篇有梁启超高屋建瓴地讲解为什么要求学;继而有华罗庚以曾经身处困境依然发奋求进的经历,鼓励读者要正确认识困难。论交友,有弘一大师与夏丏尊的十年遗书之托;有胡适、郁达夫、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深深怀念;有辜鸿铭与胡适、林语堂与鲁迅之间纵有误会也胸怀磊落。论家庭,有梁实秋述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有朱自清面对五个儿女时的痛与快乐;有蔡元培宁愿改变以往的观点,转而相信逝者有知的丧妻之痛。这些沉默的文字背后,相信读者能感受到国学大师们谆谆教诲之殷切、倾心相交之赤诚及克服困难之笃定。
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
黄帝宅经
黄帝宅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论述卜宅之法。谓家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楷模」。若家宅安则家族昌吉,不安即门族衰微,故须考察家宅之阴阳休咎。其法术分宅院四面为二十四路,配以天干地支、八卦九宫方位,以相其吉凶。相宅之要在于阴阳平衡,阴阳得则吉昌,偏阴偏阳则凶。凡欲移居,须向福德之方;凡欲造宅,须顺十二月之生气,若修造时冲犯土气,即有灾殃。书中有相宅图二幅。详述二十四路、十二月建造之吉凶禁忌。又有所谓五虚五实之法,谓宅大人少、门大内小等为五虚,令人贫耗,五实则令人富贵云云。
高上玉皇胎息经
高上玉皇胎息经,简称《胎息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另有唐幻真先生《胎息经注》注本,收入《云笈七签》卷六十。此经为七言韵文,全篇仅八十八字,论述胎息要旨。胎息为道家养生之术,渊源甚古,《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胎息经》。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亦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幻真先生在《胎息铭》中,也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本篇所述胎息之法。以调息为主,使呼吸吐纳绵绵,不用口鼻,守神于内,若婴儿在母腹中,故曰胎息。《胎息经》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提出了修炼胎息的基本原则,指出达到胎息状态的一般顺序:伏气─结胎─胎息,强调了达到胎息状态的关键,认为胎息的要领是固守虚无,神气相注。所谓「固守虚无,神气相注」就是要修炼者消除各种意识活动(包括潜意识活动),使高级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修炼者进入纯净空无的精神境界,神和气在下丹田相注,使人的生命潜能得以合理发挥功效。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专著。他从1929年开始着手写《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由于时局动乱和公务繁忙,他先后撰写的主要章节,分别以《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论所谓五等爵》等为题目以论文形式发表。2002年,其学生、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整理,以傅斯年生前所定书名出版面世。何兹全在前言中曾肯定地说:可以作为傅斯年史学代表作的“就是这部未完成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对构成该书的几篇论文评价说:“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创见——独到的见解,篇篇都是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第一流的好文章。就这一本未完成的书之已完成的几篇文章,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诫初心学人文
知讷在“诫初心学人文”中,明确了佛教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即“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