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作者:佚名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道教书名。原题“东方朔撰”,乃依托,盖出于魏晋时之古道书。一卷。此书叙述道教灵山五岳(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四山(青城山、庐山、霍山、潜山)之形胜灵迹。仿山水上下曲折之状绘制成图。谓有此真形图,则入山不迷,可避兵灾毒害。并有道士入山书佩符图之法。收入《道藏》第197册。

猜你喜欢的书

千字文译注

千字文译注

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课本。南朝周兴嗣编。拓取王羲之遗书中1000个不同的字,编成表达一定意义的四言韵语,叙述了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押韵自然,结构简单,便于诵读。以识字为主,兼及思想和知识教育。自隋代至清 末广为流行,对后代编写蒙学课本有很大影响。历代有多种续编和改编本,如宋代胡寅《叙古千文》,元代许衡《稽古千文》,明代周履靖《广易千文》,清代何桂珍《训蒙千文》,龚聪《续千字文》等。东传日本后,成为日本初学汉文者的课本。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长篇小说,阿垅著。《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纪实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该作品直到1987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是一部为南京之战雪耻的奇书。作者以自己的参战经历写下了这部长篇纪实小说,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这部充溢着血与火、悲愤与抗争的作品依然深深震撼着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南京血祭》从全民抗战角度,正面描写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是当时的填补空白之作,也是对当时效力军国主义、美化侵略罪行、杀人不见血的日本“笔部队”的愤懑反击之作。作者是以带血的写作向世界宣告:“我不相信,‘伟大的作品’不产生于中国,而出现于日本;不产生于抗战,而出现于侵略!”

龙膏记

龙膏记

明代传奇剧本。杨珽撰。一说杨珽与王元寿合作(见《远山堂曲品》)。吕天成《曲品》著录。本事出于唐裴铏《传奇·张无颇》(亦见《太平广记》卷310)。写唐代南康书生张无颇滞留长安,问卜仙人袁大娘,袁盗宰相元载所藏御赐暖金盒相赠,并给予起死回生的玉龙膏。张旅途困顿,悬挂招牌卖药。元载女儿湘英患病,诸医无效,服下玉龙膏病情转好。张无颇被延入府中居住,因此与湘英相爱。张欲回乡探亲,临行,出暖金盒取玉龙膏付与元载。元载见盒,怀疑张与女儿有私情,遣张到括州,陷之入狱,湘英也被逼躲到侍女冰夷家。后张无颇经袁大娘救援出狱,因元载失势被抄斩,张才敢赴京应试,考中进士,经郭子仪撮合,与湘英成婚。最后袁大娘度两人成仙。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另有清光绪间上海飞影阁石印本。

解怪祭誊录

解怪祭誊录

又名《祈禳祭誊录》,古代朝鲜关于地震,蝗虫等天灾相关记录的史料。

佛法金汤录

佛法金汤录

凡三卷。明代鸿苞居士屠隆着。成书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卷上,引宋代儒者排佛论语句,而予以驳斥。中、下两卷,以平易之言词解说难解之禅、净、律、天台等佛教用语,欲令佛教之流传通俗化。

尊那经

尊那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憍睒弥国瞿师罗林。尊那尊者问无尽功德?佛答以七种布施,七缘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