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斗南老人集
六卷。明胡奎撰。胡奎,字虚白,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胡奎尝游贡师泰之门。明初以儒学征,授宁王府教授。著有《斗南老人集》六卷。此集为永乐年间宁藩刻本,共六卷。前有宁王朱权序,说明胡奎号斗南老人的缘由,称“其晚年泊舟江西鄱阳(今波阳)望湖亭,见石刻苏东坡‘黑云堆墨未遮山’诗,次韵和之书于壁上。忽见一叟来诵其诗,曰: ‘子非斗南老人耶?’因以自号。”显然是夸张之辞,其目的在于抬高自己。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吾乡云东逸史曾手录其稿,旧藏项氏天籁阁,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而今世所传胡奎集皆出天籁阁钞本仅有四卷。前有项元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显然不是足本。昆山徐氏传是楼又从原刻影钞,分为六卷,辑录诗一千九百余首。其诗不事雕饰,往往自然之致,在诸体诗作中,乐府、七绝较优,绝句《道士吟》“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东风不放拳,只待杜鹃啼血后,展开凤尾始朝天”。语言流畅活泼,富有情趣。但其诗也时有摹拟未化的弱点。朱彝尊评论说:“其诗功力既深,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诚不为过。四库已存目。
宁远州志
辽宁地方志。未署修纂人及年月,据考定,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3)冯昌奕、王琨修,范勋纂。宁远,即今兴城。志前附图12幅。凡八卷:舆地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是志为编纂《盛京通志》而作,保留清初该地区一些材料,可供参考。
碧云集
五代诗别集。3卷。南唐李中撰。前有孟宾于序。为孟宾于任水部郎中时作。序中称李中“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出示全编,备多奇句”。后即举五七言六言奇句数十联,并加评论,如“‘乾坤一夜雨,草木万方春’,此乃王泽所均,春风广扇”。序又称,李中自信其诗“只俦方干处士、贾岛长江。”序末言,《碧云集》收李中诗“五七言兼六言二百篇”。作序时间为“癸酉年八月五日”。癸酉为宋太祖开宝六年(973),时为南唐后主李煜后期,是《碧云集》结集之后,开雕之前。此集为李中官新淦县令时所编,此由孟宾于序及集首目录下所署李中官职可知。卷上,始于《春日作》,终于《所思六言》,97首。卷中,始于《江馆秋思》,终于《晋陵夏日》,96首。卷下,始于《邮亭早起》,终于《献中书潘舍人》,97首。共290首。与孟宾于所言200篇不同,序中或者为举其成数。全集为近体诗,五七言六言杂错编排,末标明写作时日。《碧云集》见于清代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刊本;清光绪八年(1882)刊本。
草堂耨云实禅师语录
清真实说、寂讷等编。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保宁府草堂寺语录;卷二收示众、机缘、拈古、颂古、牧牛颂、分灯、像赞、行由;卷末附题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永嘉集
全称《禅宗永嘉集》,又称《永嘉禅集》、《永嘉禅宗集》、《玄觉永嘉集》。唐代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靖辑。玄觉早年学天台,参拜六祖慧能后改入禅门。本书即以天台止观之旨解释禅宗之禅,揭示禅定的用意及修行历程。全书共分十篇:慕道志仪、戒憍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优毕叉颂、三乘渐次、理事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前三门为序分,次五门为正宗分、后二门为流通分,卷首有魏靖序。此书为融合天台宗、禅宗的最早文献,颇受后世重视。收入《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注释书有宋行靖的《永嘉集注》二卷,明传灯的《永嘉禅宗集注》二卷、高丽僧己和的《永嘉集说谊》二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梵文Mahā-prajňāpāramitāsūtra) “般若波罗蜜多”(Prajňāpāramitā),意为“通过智慧到彼岸”。略称《大般若经》、《般若经》。佛经名。为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从显庆五年(660年)到龙朔三年(663年)译。六百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法师于西域得三本,到此翻译之日,文有疑错,即校三本以定之,殷勤省覆,方乃著文。”认为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共分四处(按所传佛陀说法处所王舍城的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分类,相当四集)、十六会(相当于编)、二百七十五分(相当于章)。其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会,合四百八十一卷,是玄奘新译;其他各会属重译,例如: 第二会(卷四百零一至四百七十八)与西晋无罗叉和竺叔兰译《放光般若经》、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经》是同本异译;第四会(卷五百三十八至五百五十五)与东汉末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即《般若道行品经》)、三国吴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经》是同本异译;第九会(卷五百七十七)与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经》、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经》等是同本异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