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四经

作者:佚名
内功四经

作者不详,清初王南溪作注。是阐述内功锻炼的专著。此书共四篇:一日内功经,一曰纳卦经,一曰神运经,一曰地龙经。内功经讲练气的脉络、格式、气窍、生劲的理法和真气足于内,帅形显于外的境界。纳卦经是将人体头、身、四肢及内脏的锻炼寓于八卦推理之说,进一步阐明调气、理劲、养气、济劲的理法和气萃、劲充而及神明的境界。神运经是讲练精练神的学说,讲述神运之体、神运之势、神运之用、神运之义的理法,指出神运功成可以壮己, 以神运攻人可以丧人胆志。地龙经是讲在练气练劲练神的基础上的练身法。认为人身常是上实下虚,应当强调练底。因之既要练立行,又要练倒地,做到高低任意,远近纵横。经中着重论述了全身练地,施展底攻的要义和理法,是练底盘地躺的重要理论。此书成书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瑯玡技击家王南溪和其珠山友人宗景房为书作序称:《内功》四经是王南溪之祖公,清初时为总宪督抚江西,泊舟清江,见有商人覆,多极货水底,获一石函,中有书二卷,一曰《刻丹》,一曰《内功》真传,其《内功》一书有此四篇,后记:贞观二年三月十五日录。公以重价买之,遂传于今。

猜你喜欢的书

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通过丰富的史料,从细节上深刻剖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波旁王朝覆亡的深刻原因、历届共和政府更迭的内外驱动机制、反法同盟战争跌宕起伏的军事与外交成因以及法兰西*帝国兴亡的现实逻辑。

晦庵集

晦庵集

又名《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诗文别集。宋朱熹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晦庵集》一百卷,《紫阳年谱》三卷。《文献通考》卷二四○著录同。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王遂搜辑遗文为续集,刊而序之,然序中未言卷数。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黄镛《晦庵别集序》云:建通守余师鲁“搜访先生遗文,又得十卷,以为别集”。建宁府建安书院咸淳元年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此本今存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北京图书馆等处。又有明嘉靖潘璜等刻本,今存。《四库全书》以康熙年间臧眉锡、蔡方炳刻本为底本收入。正集仍为一百卷,然续集为五卷,别集为七卷。正集卷一至卷一○为诗;卷一一至卷二三为封事、奏札、奏状、申请、辞免等;卷二四至卷六四为书、札子;卷六五至卷七四为杂著;卷七五至卷一○○为序、记、跋、墓志铭、行状、公移等。续集五卷为书。别集七卷分别为书三卷,诗、题跋一卷,杂著一卷,公移二卷。光绪年间,贺瑞麟亦以臧眉锡、蔡方炳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将此集收入《西京清麓丛书》,名为《朱子大全文集》,正集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末附有文集正讹一卷,文集记疑一卷,正讹记疑补遗一卷。此外通行者尚有《四部丛刊》本(据明嘉靖本影印)与《四部备要》(据明胡氏刻本排印)本。此二本正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续集、别集之分卷与臧眉锡、蔡方炳本不同,某些篇章之分合与文字亦稍有出入,然所收文章之篇目及顺序则基本相同。

江湖怪异传

江湖怪异传

《江湖怪异传》是平江不肖生的作品,成书于1923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共21章,计六万字。书叙作者家乡湖南巫风等事。湖南素多迷信,尤尚巫术,书中所举光绪年间诸案例:贡院中之悬尸、三件巫蛊杀人案等,多与排教、师教、诸天教徒勾结恶人诈骗钱财有关。三件巫蛊杀人案经官方审理结案。贡院中之悬尸一案,官方审理为死者自缢结案。时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盛行,长沙城里一班公子哥儿组织的顽意团,便研究起侦探术来,对悬尸一案颇多怀疑,经多方分析、调查,渐露端倪。民元伊始,顽意团一班人因从军有功,傅继祖掌管湘潭县,谭延寿在军务厅,公孙宾之在民政司,重新侦察此案,终于水落石出,将谋财害命的凶手枪毙完案。书内铺排“打猖”大典,斗黑山圣母,广东老妈子行魇术,关大雄“巫蛊杀人”,许多奇奇怪怪情节,或由著者正面道来,或从罗满口中侧面说出,写得恍恍忽忽,若真若幻。在诸语怪说部中,彼实独具一格。尤其全卷以顽意团侦破彭礼和“被鬼迷死”案贯始终,处处悬念,层层揭迷,侦探小说味颇浓,又为行文增色。要之,该作溶语怪、侦探于一书,异于《江湖奇侠传》合语怪、义侠于一卷,亦可谓不肖生别开生面之作。《序》称:“《江湖怪异传》……盖与《江湖奇侠传》同体而异事也。”斯言非尽善。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本书中,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了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孟子集注

孟子集注

宋朱熹撰。全书7卷。此书属《四书集注》一种。书中采录古注,融会诸儒之说;阐发义理,重视名物词义训解,颇有精到之处。孟子集注考证 注释书。宋末元初金履祥撰。成书年代不详,据金氏年谱考,当不迟于至元十七年(1280)。7卷。本书名为考证实为疏,因朱熹《孟子集注》多因门人之问而更定,其问所不及者则未加修改,部分史实、名物也略而不注,故本书对《集注》中文义详明者不复赘述,而摘部分章句作补充疏解。引证前代训诂成说,前人评注,且加作者疏语。有对文字形、音的校正,多音字、方言的辨析,又有对古书训诂条例的阐发,章指或有可言者亦抒发己见。有金氏祠塾刊本。

辩伪录

辩伪录

凡五卷。元代祥迈撰。又称至元辩伪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祥迈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撰著本书,以驳斥道教之伪说。其起因系由于南宋理宗宝祐三年(元宪宗五年,1255),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李志常等强占寺院四百八十二所,毁坏佛像、宝塔,改建为道观,并传布老子化胡经及老子八十一化图,引起佛道二教激烈争论。元世祖于至元十八年命佛道二家辩论道家经典之真伪,后将道德经以外之道书悉数焚毁,并命祥迈撰此书。书之前半部共十四篇,驳斥道家、道教之说;后半部记述元定国号(1271 )前后佛道争斗之原委,并附有关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