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伪币制造者
纪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1926年。 纪德在此之前写的作品,往往只涉及一个道德、心理、美学等问题,而《伪币制造者》则描绘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某种程度地反映了本世纪初法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当代青年的不安与苦闷,流露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某些怀疑。 纹章工艺有一种手法,就是在一个纹章中心再放上一个缩小了的纹章,这种手法叫做“纹心”。文艺作品中,也有这种旨在烘托作品的意义或渲染场面的气氛的戏中有戏、故事套故事的手法,纪德也别致地称之为“纹心”,并且使之从此成为文学的一个术语。《伪币制造者》运用了“纹心”的手法。小说中安排了一个小说家爱德华,他跟纪德一样也在写一本名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并对小说理论和技巧进行着各种思考。 《伪币制造者》 的艺术气氛浓于故事气氛。通过爱德华,我们可以多少了解一些书中人物间的关系。但除个别人物在小说结束之前横死之外,这些故事没有开端,没有结局,人物的来踪去迹并无交代。小说最后一句话是“我很好奇地想认识卡鲁”。卡鲁是小说主人公之一裴奈尔·普罗费当的弟弟,一个只有名字而从未上场的人物。 纪德以“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荣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彩虹几度
《彩虹几度》是川端康成创作于1956年的中篇小说,讲述了颇为独特的同父异母三姐妹百子、麻子和若子的故事,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京都,即战后不久,故事主线清晰,支线杂而不乱,父母辈的纠葛、三姐妹之间疏离又彼此挂念的关系都有着细腻的描写,是川端文学长河中的珠玉之作。小说一开头便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稍纵即逝的彩虹形象。彩虹的艳丽华美、无根无着,正是书中女主人公们命运的象征,作品以京都及周边古雅的风俗情韵为背景,刻画了三姐妹爱恋与生命的悲欢。
陈拾遗集
十卷。唐陈子昂撰。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光宅进士,文学家、诗人,官至右拾遗,后被贬军曹,罢职归侍。子昂聪明好学,机警过人,博览群书,精通典籍。主张任用贤能,整饬吏治。著有《陈拾遗集》。其艺术特色:第一,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善用比兴手法。第二,艺术风格上有着豪迈特点,遒劲有力,充满着高昂的志气,向上的活力。第三,陈子昂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不假雕饰,不讲声律对偶,趋向散文化。不仅擅长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也很出色。陈子昂作品由其友人卢藏用编为《陈拾遗集》,又名《陈伯玉文集》。此集主要内容为,卷一诗赋,卷二为诗,卷三至十为文,后附录《唐书》本传,《陈氏别传》,旌德碑,祭文及杨澄序等。陈子昂横扫六代诗风,在批判的前提下加以继承,追踪汉魏风骨,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倡导风雅兴寄,在革新中独辟蹊径,从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整个唐代诗坛,开创一代新诗风。对后来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无一不从中吸取过思想和艺术源泉。卢藏用编辑而成《陈拾遗集》十卷。原本已佚,现有较早版本是明弘治四年(1491)杨澄黑口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弘治写本,题名 《陈拾遗集》。亦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蜀州刊本和《世界文库》所收《陈伯玉集》本。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宝晋英光集
八卷。宋米芾撰。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龙门居士等,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北宋书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 “宋四家”。因母侍宣仁后,补为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米芾以书画名,而文章亦颇不俗,韩驹称“芾之诗有恶无凡”,岳珂序中引《思陵翰墨志》曰:“芾之诗文,语无蹈袭,出风尘之上。觉其词翰同有凌云之气。”敏行 《独醒杂志》亦载:“苏轼尝言,自海南归,舟中闻诸子诵所作古赋,始恨知之之晚。”米芾书画甚得王羲之笔意,画山水人物,多用水墨点染的泼笔法,自成一家。王安石曾摘其诗句于扇上,苏轼亦喜誉之冠服。米芾性情豪爽,清高自傲,因其举止颠狂,故人称 “米颠”。平生所作,不录一篇投王公显贵,而遇知己索一、二篇,则亲往送之。元丰时,至金陵识王安石,过苏州时识苏轼,皆不执弟子礼,可见其性格自负之至。集名“宝晋”为芾之斋名,“英光”乃其堂名,合二名以名一书,古无是例。著有《书史》、《画史》、《砚史》、《宝章待访录》等。此集卷端有岳珂《序》,称:南渡之后,米芾诗文皆散佚,岳珂官润州时,采其遗文汇为一编,即此书。此书卷一为赋,卷二、三为古诗,卷四、卷五为律诗。卷六为序、记、赞、偈、铭,卷七为碑文、墓表、题跋,卷八为杂著、榜文、札子。岳珂《序》引《思陵翰墨志》称:“芾之诗文语无蹈袭,出风烟之上,觉其词翰似有凌云之气。”其传世有《四库全书》本,明清抄本。
燕北录
《燕北录》,宋王易撰。该书记载了契丹皇帝继位,贵族礼仪风俗,军事制度及刑法制度,具有史料价值。
南明野史
题南沙三余氏撰。五卷,分述福藩、鲁藩、唐藩、桂藩、唐王聿事。书撰于《明史》既成之后,采摭旧闻,多所补正,揭出南明君臣多“苟安无智,苟且富贵”,颇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