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黄帝本行记

作者:佚名
广黄帝本行记

一卷。题唐阆州晋安县主簿王瓘撰。原书三卷,上、中二卷述黄帝成长及治理天下之事,此二卷已亡佚。今仅存一卷, 即下卷,叙述黄帝修道成真之事,因收入《道藏》得以保存。主要记述黄帝使天下大治之后,寻仙访道之事。记载了黄帝师从宁封子,受其龙娇之经,见紫府先生,登于风山受《三皇内文》天文大字,以劾召鬼神,见中黄子,受九茄之方,见大隗君黄盖童子,受《神仙芝图》十二卷,陟王屋,开石函,发玉笈,得《金鼎九丹之经》,复受《九转之诀》于玄女,往天台受《金液神丹之方》,问道广成子于崆峒山。从广成子得长生久视之道,最后乘龙升天。可作研究黄帝与道教的参考资料之用。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猜你喜欢的书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相似,但文字有所不同。忏文首先言道士率信徒向「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礼拜,赞颂天尊之威德;然后忏悔自身罪业深重,祈求天尊宥罪赐福。

修真后辩

庄子谓大道不称,大辩不言。盖以道本无名,有何可称?道本无形,有何可言?称且不可,言且不可,更何可辩?然世有称道者,有言道者。一自有称,则是非混杂,而道不真矣;一自有言,则邪正相争,而道有假矣。称道不真,言道有假,不是称道,反是谤道;不是言道,反是埋道。谤道埋道,塞修真之门,阻行道之路,为害最大,此予不得不强辨,以破其称之不真;不得不细辨,以劈其言之有假。

龙山四友

《龙山四友》,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还珠楼主所作武侠小说名,本文所记乃是蒲城一个少年,姓寇名公遐,出身本是耕读之家,从小好武,最喜结交江湖豪侠之士,才十七岁便匹马仗剑,出作壮游。与其好友结拜为龙山四友,专诛灭异派余孽,报效国家。

十善业道经译注

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众经目录

五卷。唐代静泰撰。又称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静泰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乃增补隋代彦琮等所撰之众经目录而成。本书虽大部分同于彦琮录,然阙本中新访得二十部,二十一卷,并增加玄奘前后新翻之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合计二二一九部,六九九四卷,实为二四四四部,六五八○卷。计数之异同,恐为误写,或与他录错简所致。又本书唯高丽藏中存之,宋元明三本则缺之。缩刷大藏经中,将本录与彦琮录合糅之。

古尊宿语录

中国佛教禅宗的著作。因记载的是禅宗著名大师的语录,故名。宋代颐藏主集。全书共四十八卷。汇集了禅宗南岳系怀让以下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四十余家唐宋禅师中所谓“古尊宿”的语录,多为 《景德传灯录》中所不载者。明万历年间重修《北藏》时收入《大藏经》。赜藏主原有《古尊宿语要》四卷,收集唐宋时期南泉普愿以下二十二家禅宗语录,刊于南宋绍兴年间,是为四十八卷本《古尊宿语录》的基础。后人又逐渐将云门文偃、真净(宝峰克文)、佛眼(龙门清远)、佛照(育王德光)等数家语录编入,至南宋末年,由于“两浙丛林得之惟艰”,由女居士觉心捐资翻刻。以后又经过不断增补,至明代收入《大藏经》时,遂成现今所见四十八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