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河图内玄经

作者:佚名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十一、《无上秘要》卷四引《河图内元经》,当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五篇,其中第一篇(序文)已残缺。第二篇《太一秘讳》,言存思人首太一神之法。第三篇《九皇宝箓》,言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星真君、九皇夫人,佩符礼神,以求消灾得福之法。第四篇《香灯谢文》。言设置九灯酒席,醮祀七灵大神、九皇真君,祈求诸神赐福保佑之法。第五篇《观星要法》,言学道者夜观北斗,识别九皇所镇星座,存神念真,以求消灾赐福之法。全书道法以存思醮祀诸神为主。

猜你喜欢的书

天涯故事

天涯故事

《天涯故事》是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集。将自己十一岁时与母亲和妹妹在房总半岛鹭浦海岸度假时的往事,以第一人称“我”循着回忆描写而出。因为拒绝父亲要求的游泳练习,“我”在海角独自看海,在那里偶遇一对青年男女。他们说要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我负责抓人。待“我”蒙住眼睛数数的时候,从海角那里传来类似高贵的鸟叫声。“我”数到一百之后去寻找他们,毫无踪影。赶到海角往下望,虽然年幼,但“我”也知道了他们以殉情的方式了结了一生。回家之后“我”未对任何人提起此事。因为没有学会游泳被父亲责骂,但“我”却感到不可思议的满足,因为“我”记住了一个真实的不惜生命的事件。

寄心琐语

寄心琐语

《寄心琐语》一卷,民国余十眉作。柳亚子亲笔作序,忆语体散文收官之作,是余十眉先生为纪念其妻胡淑娟所写。民国初刊行于世。胡淑娟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卒于民国四年(1915),死时年仅三十一岁,其为人知书达理,颇善文墨。无奈天妒红颜,英年早逝,余十眉悲痛至极,写下了这篇《寄心琐语》。本书据1917年余十眉自印本整理。

天台山方外志

天台山方外志

佛教史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传灯撰。三十卷。是一部以记述天台山佛道历史沿革为主要内容的山志。分为二十部分:名山考、山源考、山体考、形胜考、山寺考、圣僧考、隐士考、神明考、金汤考、盛兴考、祖师考、台教考、高僧考、神仙考、灵异考、塔庙考、古迹考、碑刻考、异产考、文章考等。系统地记述了天台山的地理概貌、山川形胜、人文景观和作为主要内容的佛道历史事迹。所记佛教寺院(包括庵)九十余所,名僧一百七十四人,其中有些内容不见于僧传。另外,此书更多地记述了天台宗的事迹,其中卷七记有台教源流图和教法、教规,共二十九条,台教书目三百部。此书成稿后,于天台山真觉寺刻印流行,但原版毁于兵火。清光绪六年(1880),传灯第十四世孙敏曦从塔院找到原刻本,光绪二十年(1894)重刻。

阿弥陀经疏钞撷

阿弥陀经疏钞撷

阿弥陀经疏钞撷,一卷,明袾宏疏钞,清徐槐廷撷并序,附应验及玉峰大师要语。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

阿阇世王授决经

阿阇世王授决经

又名《阿阇世受决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宙23。西晋法炬译。一卷。首尾完具,共五十三行。谓阿阇世王以灯供佛,从宫门直点到祗洹精舍。一贫穷老母乞得两钱,亦点一灯供佛。阿阇世王的灯虽有人看管,但或灭或尽。老母之灯却光明特朗,更上照梵天,连神通第一之目连亦无法扑灭。佛为老母授记曰:三十劫后功德圆满,当可成佛。阿阇世王又令园监采花,以备供佛。园监采花后,路逢佛行,便以花献佛。佛为园监授记百四十劫后当得成佛。阿阇世王为自己未能获得佛之授记而懊恼,大臣祗婆说:“王虽频日设福,但用国藏之财,使人民之力,心或贡高,意或嗔恚,故未得决。”于是阿阇世诚心斋戒,往耆阇崛山中。其时佛已在拘尸那伽入涅槃。但由于阿阇世王至心至诚,佛显身为其授记,八万劫后当得成佛,曰:“净其所部如来”。经中主张的诚信重于功德的思想值得重视。异译本有东晋竺昙无兰的《采花违王上佛受决号妙花经》,一卷。两种译本均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本可供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