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作者:佚名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洞渊天尊所说,用于消除瘟疫。内称下界生民遭遇瘟疫,皆因不敬三宝,呵天骂地,心行谄曲,为非造罪。又称五帝使者奉持天符文牒,行于诸般疾疫。患者应低声下气,礼谢辞遣。于家中建立道场,焚香诵经,即可消灾。

猜你喜欢的书

遥远的旅行

遥远的旅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不被时间遗忘的传世之作,永远孤独的文学旅行者川端康成极为真挚的情感书写,以大师的细腻笔触,揭秘世间复杂难解的情感纠葛——关于爱情。当所有人都迷失在人生旅途中,而旅途即将到达终点时,等待人们的会是幸福吗? 我们终其一生,独自前行。寻找爱,也被爱找寻。

啼笑皆非

啼笑皆非

本书共分四卷。卷一论“局势”。陈述当时世界之危局,及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伏机。卷二论“道术”,指出道术之沦丧,及以物质主义方术解决危机之错误。卷三论“征象”,批驳二战战后和平之各种论著,以见今日思想之症结。卷四论“治道”,由学术思想上分析了跨度近百年的文化之去向,及推陈人道扫地之史困,并由科学穷极思变之新倾向,透人一道曙光,摆脱唯物论机械论,重立自由意志论。

唐梵两语双注集

唐梵两语双注集

亦称《梵汉两语对注集》。梵汉词典。唐天竺僧怛多蘖多、波罗瞿那弥舍沙合撰。一卷。专门收录汉译佛典中的音译名词。全书共收音译汉字七百个,下注梵语读音,但未标梵文原文。编排体例与《梵语杂名》基本相同。此书在国内久已失传。后传入日本,见录于唐咸通六年(865)日本求法僧宗睿的《新书写请来法门等目录》。现见载于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册。

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

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日月天子宫,说佛菩萨名,及咒。普贤菩萨言,二十一日六时持诵,至心忏悔,能破坏阿毗地狱。复说一咒以拥护之。

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

梵名Ja^takama^la^ 。凡十六卷。印度圣勇(梵A^rya -s/u^ra )菩萨等造,北宋绍德、慧询等译。又称本生鬘论、本生鬘。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书记述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之事迹,并解释其法义。全书内容分前后两部,前部四卷记述投身饲虎、尸毗王救鸽命、如来分卫、最胜神化、如来不为毒所害、兔王舍身供养梵志、慈心龙王消除怨害、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开示少施正因功德、如来具智不嫉他善、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称念三宝功德、造塔胜报、出家功德等十四则本生缘起故事,卷五以下阐释护国本生等法相之释论。又就现存汉译本之全书结构而言,前部之十四缘起,文义易解,后部之前半则缺略,且行文晦涩,文义难解,恐系合缀别种原本所致,故与现存梵文原本出入极大。现存之梵文本共收录三十四则本生故事,一般皆以之为圣勇所造。据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记载,梵文原本为圣勇、寂变、圣天所造。阅藏知津卷三十八则谓前四卷为圣勇护国尊者集,后十二卷为寂变、胜天所作。若此之圣勇与分别业报经(刘宋僧伽跋摩译)之撰者大勇同人,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当在西元四世纪。近代又有学者主张梵本本生鬘与百五十赞、四百赞之作者为同一人,此说若正确,则梵文原本成立之年代约为二世纪。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载,本生鬘乃赞咏中最优美者。南海诸岛十余国,皆有讽诵本生鬘之风习。梵文本刊行于一八九一年,英译本则刊行于一八九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