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

作者:佚名
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

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篇内载两枚印章图式,谓:「凡得净明法者,雕印二颗,各二寸四分。一曰太上净明之印,一曰净明法主之印。净明之印,奏牍即用之;法主之印,即遣呼召鬼神等用之。」全篇不足百字,疑原当在《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一文中。

猜你喜欢的书

八犬传

八犬传

又名《里见八犬传》、《八犬传》等。日本“读本”。作者曲亭马琴(1767—1848)倾28年(1814—1842)心血才得以完成的一部长篇巨著。计98卷106册。写室町时代末期安房国泷田城主里见义实于安西景连率大军围城之际,与他所饲养的猛犬八房相约:若咬死敌将安西,则许以爱女伏姬为妻。后八房果然取得敌将首级,伏姬只得遵约随八房住进富山的洞穴,后因“物类相感”而怀孕。当八房和伏姬正欲自尽时,伏姬突然误中一弹,其胸前的珠玉顿时四散,变为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八德化身的八犬士(即犬冢信乃戍孝、犬川庄介义任、犬山道节忠与等八人)。他们各自历尽无数艰险和苦难,后协力奋战终于恢复了里见的家业。本书主要模仿中国小说《水浒传》,并参考《里见记》等历史故事编写而成。尽管书中贯穿了“劝善惩恶”、“因果报应”等浓厚的儒、佛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但其构思宏伟,情节跌宕曲折;描写精细,文体优美,是日本“读本”中最著名的一部长篇传奇大作。此作品由李树果翻译成汉语,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全4册。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在书中,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李冠仙医案

李冠仙医案

医案,清代李文荣撰,约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不分卷。全书共辑内、妇、外等科病症验案二十七类,每类皆以典型案例冠其首,后列数案以相发明,并置按语穿插其中。辨证用药颇具独特之处,惟文词稍冗。

评书药石论

评书药石论

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进御之作,约二千四百七十余言。是论为当时进御之作。泛言书道,多所例解。如以学文章为譬,言“深酌古人之意,不录其言”,“语新而意古者为上才。习书之道亦然,需不凝滞于物,通得其法,以为万法无定,殊途同归,神智无方而妙有用,得其法而不著,至于无法,可谓得矣”。又以马之筋肉多少作解,“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

典故纪闻

典故纪闻

笔记。明余继登著。十八卷。是书选录明开国至隆庆历朝故实,意在提供历史经验。按冯琦序谓作者的初衷为“取法于远,不如近也”,故“凡关国家大政大本则书,非大事而于世为急则书,非大非急,而为异闻见则书,非异而事所从起则书。”卷一至卷五为太祖朝事,卷六卷七为成祖朝事,卷八至卷一○为仁宗、宣宗两朝事,卷一一至卷一三为英宗、景帝朝事,卷一四至卷一六为宪宗、孝宗、武宗朝事,卷一七卷一八为世宗、穆宗朝事。然亦往往因细大不捐,未免类似于《起居注》或某朝实录加以“润色之词”,而受到《四库全书总目》的指摘。但仍不失其史料价值,对于了解明代文学和文化思想,亦可供参考。如卷二明初朱元璋反对“深怪险僻用语”,“雕刻为文”。卷一○记宣宗言“朕于取士,不尚虚文”,对明初文风有影响。卷一七记嘉靖时出现“创为异说,诡道背理,非毁朱子者”。文学风气之大变,至如卷一八所云:“文藻竞工,览者每为所眩。”书中每有许多寓言或故事性的记述,清隽可读。有万历间初刻本,清光绪间《畿辅丛书》据以重刻,民国间收入《丛书集成初编》。1981年中华书局点校排印。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干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