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

作者:佚名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称此经乃高上之诀辞,玉帝之灵章。经文为一长篇韵文,后附修行方法。学者依法诵经,思神唸咒,可以解七祖之罪结,保万神于胎元。诵之万遍,「则身耀金展」。又称道士若患疾病,亦可修行此法,使邪毒散出,身体康宁。

猜你喜欢的书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的主要著作。1907年5月在纽约出版。该书收集了詹姆士1906年在美国波士顿罗威尔研究所和1907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8篇讲稿。此外,还附录了从《真理的意义》中选出的有关的4篇论文。在书中,詹姆士主张以哲学家的气质来划分哲学阵营,柔性气质者为理性主义者,刚性气质者为经验主义者。实用主义哲学则是一个调和的体系。詹姆士提出,实用主义是一种方法,人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释和规定实在和客体的意义,规定观念和信仰的意义。针对哲学史上的情况,詹姆士提出哲学不但追求统一性,而且还追求全体性。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察,世界在许多方面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反对一元论的独断而服从经验上的发现”。詹姆士还详细论证了自己的真理观,提出真理就是能在经验上顺利地引导我们,真理是有用的思想。此外,书中还对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与宗教、与常识等课题进行了论证,批判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念。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实用主义学说和詹姆士哲学的基本见解。

康斋文集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 (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57)以忠国公石亨荐,征至京师。授左春圬左谕德。辞不就职,归里后,以读书授徒终志。著有《康斋集》。其集初刻于江西抚州,因岁久早已不存。后有弘治七年 (1494)江浦吴泰刻本,正德十年 (1515)彭杰刻本,嘉靖五年 (1526)林维德刻本,此本乃崇祯五年(1632)江南提学副使陈维新所刻。凡十二卷。分为诗七卷,奏疏、书、杂著一卷,序一卷,记一卷,目录一卷,跋、赞、铭、启、墓志、墓表、祭文一卷。其诗自永乐八年 (1410)至正统六年 (1441),皆以年编次,内有《洪都稿》、《游金陵稿》、《适上饶稿》、《金台往复稿》、《西游稿》、《东游稿》、《适闽稿》、《东游饶川稿》等诸集。而所注某稿止此之后,又有附赘之诗,亦以编年续入。其人,颇好自我标榜,不仅替权臣的年谱作序,还屡称梦见孔子、朱子,或孔子来访,其妻亦称梦见孔子相访,因而颇受世人诋毁、讥讽。然吴与弼之学,实能兼采朱、陆之长,刻苦自立,及门弟子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胡居仁得其笃志力行,遂启余干之学,其功未可以尽没。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无后来洸漾恣肆之谈。有些小诗,如“风来夜帎寒,云宿晓窗雨。旅思共秋生,遥思故山侣”(《秋晚》)等,皆写很清新,富有情致。有明嘉靖、崇祯刻本存世。

花边文学

花边文学

鲁迅著。1936年6月出版,见《鲁迅全集》第五卷。该书收集作者写于1934年的杂文六十一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正加紧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蒋介石提出“新生活运动”,还设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妄图扼杀革命文艺和进步言论。鲁迅用各种化名与敌人作顽强的斗争。书中有的文章反映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的苦难,如《迎神和咬人》、《秦理斋夫人事》等。有的揭露反动派用孔孟之道和宗教迷信麻痹和毒害群众的罪恶,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手段和本质,如《法会和歌剧》、《运命》、《安贫乐道法》等。针对“新生活运动”挂出“礼义廉耻”的招牌而写的《知了世界》,批判“圣贤和学者”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有理论。因刘半农去世所写的《趋时和复古》,总结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教训,告诫人们只有坚持前进,反对倒退,才是一条生路。另外还有《看书琐记》、《批评家的批评家》等论述文艺欣赏和文艺批评的文章多篇。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题"太白山见素女胡愔撰"。《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载此书,题“太白山见素子胡愔撰”,文字略有异同,为同书之异本。前有序,末署大中二年戊辰(848)。为早期炼养著作。分述肺、心、肝、脾、肾、胆等五脏之修养法、治病法、导引法、吐纳法等。所述五脏之生理、病理、多与医理合。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一卷,失译,尾题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供养次第法。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

亦称《大乘入道次第章》、《大乘入道章》,简称《入道次第》、《入道章》等。佛教著述。唐智周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以法相宗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修佛果证菩提所必须经历的各个阶段,及各一阶段的修行方法、所对治的问题(障)等等。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敦煌遗书中还存有《大乘入道次第开决》,系对《大乘入道次第》的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