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风涛
《风涛》创作于1963年,说材于元初蒙古两次征服日本失败的战役,即文永·弘安之役。 故事从高丽国王的角度展开。蒙古征服高丽之后,欲以之为跳板,东征日本,奈何风涛险阻。但忽必烈并不死心,仍不惜加重高丽国内负担,也要准备东征。高丽历经元宗与忠烈王两代,举国皆为东征所苦。四野凋敝,民不聊生。然两次东征,皆以失败告终,终于使东征之事搁置下来,高丽得以解脱被元朝强加的重担。 小说虽然以这两场战役所处的时代为历史背景,然而根本没有描写战役本身。尽数着墨都在高丽国王及臣属与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周旋,以及高丽人民所遭苦难之上。
D之复合
一代悬疑宗师真正的巅峰之作,一场波澜壮阔的经典复仇大戏。 复仇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在毁灭对手的同时,复仇者自身也会走上不归之路。 我是潜匿在你身边的复仇鬼,为了让你偿还罪孽,不惜赌上自己的灵魂。 我要让你在深不见底的恐惧泥潭中受尽折磨,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噩梦中走向毁灭。 我会为此付出代价,会在悔恨和无助中迷茫摇摆,会被罪恶缠身直至万劫不复。我深知这一切,但我仍然孤注一掷。 来吧,让这场盛大的复仇剧上演,你我之间漫长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悬疑宗师松本清张,通过一场留名日本文学史的经典复仇大戏,让您窥视人性中最复杂、最深沉、最可怕的一面。
清閟阁集
诗文别集。十二卷,诗八卷。元倪瓒撰。倪氏诗集初为明英宗天顺(1457—1464)年间蹇曦所编刻。蹇曦自识云,其曾祖与倪瓒交好,元顺帝至正(1335—1340)间与王彝斋、张鹤溪等齐名,交谊最洽,题咏最多,因之彝斋季子藏有《霎林集》。天顺间,彝斋后人将《雲林集》重加编辑,蹇曦得而览之,惧屡抄愈讹,因而刊刻行世,名为《雲林诗集》,分为六卷、附录一卷。此编刻于天顺四年(1460),今仍传世,已收入《四部丛刊》。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瓒八世孙倪珵在蹇氏刻本基础上重刊。万历二十八年(1600),倪珵又刊《清閟阁遗稿》十五卷,包括倪氏之诗文。万历四十三年,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收上述六卷本。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毛晋刻《元人十种诗》,收倪瓒集,在六卷本基础上增“集外诗”一卷。此《清閟阁集》乃清曹培廉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编刻本。培廉在《清閟阁遗稿》基础上,重新编定,并加增补,分十二卷。卷一为四言诗、五言古诗,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五言、六言绝句,卷四为七言古诗,卷五、卷六为七言律诗,卷七、卷八为七言绝句,卷九为词、赞、题跋,卷一○为杂著、尺牍,卷一一、卷一二为外纪。外纪上列遗事、传铭、赠答、吊挽之作,下专载诸家品题诗画语。有清康熙曹氏城书室刻本。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盛宣怀刊《常州先哲遗书》从曹培廉刻本刊出。
相牛经
中国古代牛体鉴别学专著。《汉书·艺文志·形法类》中载有汉代《相六畜三十八卷》,其中有相牛经,但已全佚。《隋书·经籍志·五行类》载有《宁戚相牛经》二卷,《高堂隆相牛经》二卷,《王良相牛经》二卷。王良是西周时人,宁戚是春秋时人,高堂隆是汉代人。《旧唐书·经籍志》载《宁戚相牛经》是一卷,以上诸书均佚。《说郛》中收有《宁戚相牛经》,其内容与《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篇中的相牛的内容相同,显系摘录于《齐民要术》。清代黄绣谷在《相牛心镜要览》中指出“古之相牛经在晋代已亡佚”。
广嗣要语
明·俞桥撰。1卷。本书着重指出用摄养之法,以延续子嗣。内容包括调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药之论,并涉及调元、调精、安胎、便产之法,更附经验方药及论童壮、论衰老,均切实用。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梁山泊同窗琴书记
用泉州话演述流行于闽南的两大民间文学之一的仙伯英台故事。越州诸暨县南庄富翁,为掌中珠女儿英台择婿,特开放花园,求牡丹花诗为唯一条件。有一青年交出牡丹诗,英台却拒之且不能回诗。因而发愤读书,扮男装携书僮(亦女扮男装)登程,路上遇梁仙伯同乡东庄人,亦将前去杭州跟孙先生读书,倍感亲密。失怙的山伯先提议结义为兄弟。这可证明假装成功,但究竟是女儿身的英台未免处处露出破绽,被呆头呆脑的山伯点出尴尬的场面不止一次,英台终投降在送仙伯回乡路上戏鸳鸯时提出家乡有一妹可以许字,约二八、三七、四六──十日内在家乡见面,收山伯琴书为聘礼。仙伯合计二八、三七、四六为三十天,回到家乡时,英台已由其父纳同乡富家马俊厚聘了。仙伯病倒,幸得塾师大学士孙卓保荐仙伯为越州府知府,封英台为守礼恭人,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