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清规
作者:陆道和
全真清规,元朝全真道通玄子陆道和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辑录全真道部分戒规、礼仪和杂文,分作十二篇:〈指蒙规式〉、〈簪披次序》二篇,言童蒙出家规矩和初出家者簪冠披衣仪式。 〈游方礼师〉、〈堂门戒腊〉二篇,言游方道人礼师、住庵之礼仪规矩。 〈坐钵规式〉、《钵室赋》二篇,言道士静坐习定之义理和规式。 〈三不起身〉、〈全真体用〉二篇,言修道理论和教法,规定打坐、诵经、赴斋时须专心致志,不得起身。 〈教皇重阳帝君责罚榜〉,列举祖师王重阳所订十条教规,违者责罚。 〈了真子升堂文〉简述全真教开创及教门兴旺始未,劝诫同门道人共修道果,俱列仙班。 〈长春真人规榜〉列举丘处机所订教规,规定住庵者应清虚寂寥,见性为体,养命为用,柔弱谦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可贪求,不起嗔心,不泥于声色等等。 〈朗然子家书〉,言出家者当断贪嗔,绝爱欲。此为北宋朗然子弃家修道时遗留妻儿之家书。
陆道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愚人船
德国学者和讽刺作家塞巴斯提恩·布兰特所作的长诗,本书取材《圣经·旧约》和《圣经·新约》中的故事,具有中世纪晚期讽刺时代弊病和寓意道德教育的特征。全诗以四脚韵写成,共112章,1495年再版时又增加了2章。每章有34—92行诗文,开头还有3行表达主题的诗和一副木刻画。内容叙述有111个愚人与作者同乘一条船,前往愚人国纳拉戈尼恩。但因驾船的也是一个愚人,只能任凭大船在海上漂流,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全诗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船上的愚人分别代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每一种人。全诗112章,每章讽刺一个愚人,把社会上各种丑恶弊端和人们的恶行拟人化。他们中有僧侣、伪学者、高利贷者、十诫的败坏者、爱挥霍的大学生等,其表现形式有狂妄、淫乱、暴食、欺骗、嫉妒、吝啬、懒惰、好怒、争吵、通奸、粗鲁、忘恩负义等等,尤以傲慢、淫乱、暴食、懒惰、贪婪和好怒为7项最大罪孽。罪孽是不可避免的,愚人最大的错误不是他们的罪孽,而是他们认识不到自己是有罪孽的愚人。医治愚蠢的唯一药方是自我认识。长诗文笔犀利,语言幽默,讽刺尖刻,备受读者欢迎,视为生活中的座右铭。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许多作家后来纷起仿效,创作以愚人为主人公的讽刺作品,形成了16、17世纪的德国愚人文学流派。
西溪丛语
学术笔记。南宋姚宽撰。姚宽,字令威,号西溪居士。嵊县(今属浙江)人(《书录解题》作剡川人)。父舜明,绍圣四年(1097)进士,南渡历官户部尚书,徽猷阁待制。宽以父任补官,仕至权户部尚书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金主亮大举入寇,宽决其必败,果验,将除郎,召对殿中,忽感风眩而死。宽博学工文,又工篆隶及工技之事。著有《西溪居士集》5卷,《乐府》1卷等。《西溪丛语》凡2卷,多考证典籍之异同。宽记诵渊博,援据亦极为赅洽,如以《易》“肥遯”为飞遯之误,以《孟子》“不是若恝”为“不若是”,辨欧阳修论张继诗“夜半钟声”之误,辨王安石《诗经新义》以“彤管”为箫笙之误等,皆极精审,具征卓识,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大致瑜多而瑕少,考证家之有根柢者也”。“盖亦一代博洽工文之士矣”。《西溪丛语》对辞赋亦多有考释。如考证宋玉《神女赋》中玉为王字之误云:“先王,指怀王也。宋玉是夜梦见神女,寤而白王,王令玉言状,使为《神女赋》。后人遂云襄王梦神女,非也。今本《文选》,玉王字差误。”又考证曹植《洛神赋》中“黄初四年”为黄初三年之误,考证屈原《九歌》有十一篇又何以云“九”,考证苏轼《浊醪有妙理赋》中“浊者以饮吾仆”之“仆”为“谓我也,或以为奴仆,误矣”,考证司马相如《上林赋》中“飞蠝”为飞鼠。诸如此类,皆言之有据,发人深省。《西溪丛语》有《四库全书》本,又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皇朝经世文编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研究清代前期伦理思想的重要材料;治体分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五个专题,政本类提出了对皇帝的言行和道德要求,臣职类有评价人物的标准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材料;礼政分礼论、大典、宗法、家教、婚礼、丧礼、制服、祭礼、正俗等专题,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礼法制度、行为规则、民情风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材料。序言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原则和贯彻全书的务实精神,对克服当时学术界盛行的考据末流和空谈心性的腐朽士风,有很大的作用。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译注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的略称。东汉安世高译。经载,释迦牟尼佛在给孤独长者园为众比丘说法,认为父母对于子女“乳哺长养,随时将育”,恩重难报。子女除平日应诚心奉养双亲外,每年七月十五日行盂兰盆供养,以超荐父母,使永得解脱。还应该劝导父母归依佛,守持戒律,听闻佛法,以消除贪、瞋、痴等一切不善法,获得“正觉”。由于此经宣扬的孝道思想与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规范相契合,所以流传极广。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明如馨纂要并题记。
角虎集
凡二卷。清代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慧海仪、楚石梵琦、张商英、冯济川等十四人、曹洞宗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万松行秀、万安广恩等十一人,卷下收录曹洞宗博山元来、雪关智訚等五人、云门宗本觉法真、天衣义怀、杨杰、范仲淹等九人、法眼宗永明延寿一人、沩仰宗文喜无著一人、古尊宿白居易、文彦博等七人,及庐山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顗、袁宏道等十一人,计收录僧俗五十九人之语要。卷首附选刻之小序及目次,卷末附起念佛七仪式及编者济能之小传、语要。据选刻之小序所载,知书名系采自延寿之参禅念佛四料拣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