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不连续杀人事件
一九四七年夏季,大诗人歌川一马的山间别墅之中,聚集着前来避暑的学者、诗人、作家、画师、医生、演员……二十余名登场人物,无一不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竟陆陆续续引发了八宗凶杀惨案!整个故事里面,虽无推理小说“不在场证明”和“不可能犯罪”这两大惯例,却藏有一个惊天诡计。这纵非史无前例,但就日本文坛而言,则是当仁不让的首创。
四六谈麈
一卷。宋谢伋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三代两汉以前,训诰、誓命、诏策、书疏,无骈俪粘缀。唐以来,四六开始盛兴,大概取决于宣读。在宋朝使用更广泛,而且在朝廷还以此取士,名为‘博学宏词’,因此应用更为普遍。”谢伋对南宋四六提出批评。强调:“四六经语对经语,史语对史语,诗语对诗语,方妥贴。”并举例加以说明。故后人称“其论四六,多以命意遣词分工拙,”所见较深。此集有左圭 《百川学海》所刊旧本,并被收入 《学津讨原》、《学海类编》、《赤城遗书汇刊》等丛书,还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存世。
四分律开宗记
亦称《开四分律宗记》、《四分律东塔疏》等,简称《开宗记》。律学著述。唐永淳元年(682)怀素撰。十卷(或各分“本”、“末”作二十卷)。系《四分律》的论释书。其注依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本书玄谈部分包括“总简藏别”、“别藏宗归”、“释藏题目”等三方面。“别藏宗归”中列举并批驳了古来诸师关于《四分律》宗旨的诸多观点,认为应以戒行为宗。据《宋高僧传》卷一四《怀素传》载,怀素从法砺研习三载,深感“古人(指法砺)义章未能尽善”,故撰本书“弹纠古疏(指法砺的《四分律疏》)十有六失”,为一家新立。本书是东塔宗的重要典籍,别于法砺的“旧疏”,被称为“新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无上依经
凡二卷。南朝梁代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内容包含:校量功德品、如来界品、菩提品、如来功德品、如来事品、赞叹品、嘱累品等七品。叙述雕造佛像之功德,并说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十八法、十八事等功德,为继涅槃经、胜鬘经等经之后,主张如来藏思想之经典。世亲之佛性论及坚慧之究竟一乘宝性论等,均多处引用本经,故于大乘教理史上,有关法身论、佛性论等之发达,本经占有重要地位。又东汉时译者不详之未曾有经一卷,为本经校量功德品之同本异译。唐代玄奘所译甚希有经一卷,为本经校量功德品与嘱累品之同本异译。
印光法师文钞
现代净土宗师印光的佛学著述全集。1918年初编刊印于北京,翌年印行初编续集。1922年将初、续二编分类重校,勒成一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3年,另排增订本,分为四册。1925年,中华书局据之另排出版,题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即今本之正编,1939年刊行今本之续编。1950年编成三编,至1990年,始由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今正、续两编通行本系苏州灵岩山寺1991年重刊本。三编总计一百四十余万字,为印光平生书信、论述、序跋、疏记、杂著等文字的结集,各编编辑体例不尽一致。三编总收论八篇,疏三十四篇,为全书精要所在。序跋总计二百二十三篇,书信千余通,间附来函。记凡五十六篇,杂著二百三十七著,包括赞颂、祝词、楹联等。全书内容以力弘净土法门、开示修持法要为中心,强调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统摄诸宗,“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提倡真信切愿,持名念佛。并倡导佛法救世,强调儒佛相辅相成,教导学佛者敦伦尽分,诚意正心。本书作为近代净土宗的主要代表作,在佛教界至今影响颇深,被很多净土宗信徒奉为修持之指南。
满愿子经
一卷,失译。尊者富楼那往化恶国,佛为说忍行。出于杂阿含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