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吴许二真君传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红楼梦评论
近代王国维著。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第二章《红楼梦之精神》,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第四章《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第五章《余论》。作者从叔本华哲学观出发,认为“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惟有文艺能减轻人的痛苦,“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红楼梦》的主题便在于宣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而“解脱之道在于出世”。作者指出《红楼梦》的悲剧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为“人生之所固有”的“悲剧中之悲剧”,因而可称“宇宙之大著述”,具有最高的美学价值。作者还对“索隐派”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文学艺术所反映的“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惟文学艺术“贵具体而不贵抽象,于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故不宜穿凿比附。其见解多涉及美学原理而越出文学批评之外,为自来评《红楼梦》者所未曾有。初载光绪三十年(1904)第八至十三期《教育丛书》,光绪三十一年收入《静安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中国近代文论选》及1963年中华书局排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均收入此文。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末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五显灵官大帝,礼赞启告,祈求消灾降福。所谓五显灵官大帝,即都天威猛大元帅显聪昭应孚仁广济王、横天都部大元帅显明昭烈孚义广佑王、通天金目大元帅显正昭顺孚智广惠王、飞天风火大元帅显直昭佑孚信广泽王、丹天降魔大元帅显德昭利孚爱广成王。此五神又称五通之神,据称其威力广行于三界,慈悲普度众生。
老子衍
一卷。清王夫之撰。清以前为《老子》注释者,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到王弼、何平叔二人均从《周易》乾坤之意阐述《老子》;鸠摩罗什、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老子》;陆希声、苏子由、董思靖以及焦竑、李贽等人纷纷以禅宗之论而注释《老子》。王夫之认为:历代各派互相杂糅,众说不一,令今人无从依据,于是尽废诸家之短,扩展各家所长。他作《老子衍》,引韩非、严君平,钟士季、王弼、陆希声、王介甫、王元泽、苏子由、吕吉甫、李息斋、邵若愚、张文潜、章安、叶梦得、董思靖、刘仲平、吴幼清、薛君采等诸家简单的注文,加以印证。注解展伸《道德经》之旨,并杂儒说于其中。王夫之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发展了老子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否定了 “人性不变”的说法,反对 “以知为行”和禅学 “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肯定了矛盾的绝对性,即认为矛盾是无时不在的,自然不能归结到消解矛盾,取消斗争。所述极为深刻。但此书语言时有欠通,某些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乃本书的遗憾。现存《船山遗书》本、1962年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 《老子衍·庄子通》本。
春秋或问
十卷。元程端学撰。程氏撰《春秋本义》后,又历举前人诸说得失,以明《本义》去取之意,成《春秋或问》。可见此书是与《本义》相辅而行的,此书是一部通论性着作,其中掊击诸儒之说,多否少可,尤其力攻张洽《春秋集注》。其论《春秋》不当以一字为褒贬,论《春秋》多笔削以后之阙文,论《春秋》不书祥瑞,论《春秋》灾异不当强举其事应,多有可取。但其谓《左传》史实多出伪撰,力主《春秋》用夏正,则又臆说妄断。此书最着力之处是承刘知几、程颐之说,力辩《春秋》用夏正,洋洋万言,广征博引,可与专门性研究媲美,但其中引据之一乃为伪古文《尚书》。现存元至正渐东官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长阿含经新译
《长阿含经》是佛陀在释翅提(释迦种族)国,迦维林中(迦毘罗城外之园林)时,十方诸神妙天,集到其处,礼敬三宝,称赞佛德。其间四净居天以偈赞叹佛陀。佛陀因欲降伏地神,乃至帝释等诸神,暨诸眷属神的幻伪虚妄之心,而结神咒(陀罗尼)。八万四千诸天,听佛所说后,即皈依佛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
简称《华严经要解》。佛教著述。宋建炎二年(1128)戒环集。一卷。简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1)“悬叙”,叙述《华严经》的根本宗旨,认为此经讲诸佛与众生的平等佛性、本真德用,全部经文都在于“发明当人自性故有之德”;(2)“释题”,解释《华严经》题目;(3)“科解”,介绍“十会四十品”的分段结构及内容。注释主要本于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并参考澄观的见解。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