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注

作者:唐淳
黄帝阴符经注

一卷。南宋唐淳撰。唐淳,号金陵道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阴符经注》一书流传于世。《阴符经注》,全称 《黄帝阴符经注》。学者研究注释 《阴符经》,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注释 《阴符经》者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经文。或以兵家、或以道家、或以丹术释之。唐淳赞成后者,以修丹术解《阴符经》。用经文三百字本,分三章注之。经文中有杜光庭加入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其注文先引李冲、施真人 (施肩吾)、杜光庭、吕真人(吕岩)、袁淑真等前人注语,然后再附以己见,阐释内丹修炼之术。书前有金哀宗正大己丑年 (1229)孟绰然序,谓注《阴符经》者,唯有唐公一人得圣人之旨。虽未免失于偏颇,但此书对于修身养生,不无参考价值。现存天一阁本,明 《道藏》本。

唐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客亭类稿

客亭类稿

诗文词别集。宋杨冠卿著。十四卷。前六卷,四六编,表、箴、启一百余篇;卷七至卷一○,杂著编,古赋、述赞、序跋等六十余篇;卷一一至卷一三,古律编,各体诗二百三十余首;卷一四,乐府编,词三十六首。冠卿别集,诸家书目皆无著录,但有宋刊巾箱小字本传世,为《四六编》四卷,《杂著编》三卷,《古律编》二卷,《诸老先生惠答客亭书启编》一卷;前后无序跋。清修《四库全书》,馆臣据知不足斋藏宋刊巾箱本抄,又从《永乐大典》中搜辑补缀,析为十四卷。又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补辑诗四首。另有《湖北先正遗书》本,民国十二年(1923)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据《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影印。

经验选秘

经验选秘

医方著作。6卷。清胡增彬(谦伯)辑。刊于同治十年(1871年)。此书汇辑各科验方,分头风、头面发肿猪头风、诸般头痛、头眩晕倒等570余证,每证一方或数方。书中并有部分食戒、食忌及符咒内容。现存初刻本。

庄子解

庄子解

解说《庄子》一书的著作。中华书局1964年本,1册,33卷。王夫之著,王敔《增注》,王孝鱼整理。此书说解《庄子》,注重其思想内容及方法。每篇之首,冠以篇解,综括全篇大意。每段之后,加以解说,以描述庄子的思维过程。王氏认为《寓言》和《天下》乃全书序例,非庄子本人不能写出,内篇亦出庄子之手。对杂篇《庚桑楚》尤为重视,以为庄子基本思想已囊括其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定为赝作,屏不解说。至于各篇中单词句义,也往往有新的解释。此书评《庄子》,志在除去前人以儒佛两家所作的附会,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同时还隐为指出其局限。王敌对本书的《增注》,引用古今各家之说颇多,对明代名著,亦偶有采录。此书整理时用金陵刻本作底本,参校湘西草堂本。书前有点校说明,以及清王天泰、董思凝的两篇序言。

朝鲜王朝实录[世祖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世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世祖实录]。李瑈(1417年—1468年),即朝鲜世祖(조선 세조),字粹之,朝鲜王朝第七任君主(1455年—1468年在位)。他是朝鲜世宗李祹嫡次子,朝鲜文宗李珦之弟。其母为昭宪王后沈氏。李瑈生性豪迈,文武双全。世宗时相继受封晋平大君、咸平大君、晋阳大君、首阳大君。景泰三年(1452年)出使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发动“癸酉靖难”,肃清胞弟安平大君及重臣金宗瑞等的势力,掌握实权。景泰六年(1455年)迫使侄子朝鲜端宗禅位,翌年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即位初期,他镇压了“死六臣”及胞弟锦城大君等兴起的端宗复辟运动,巩固了统治。他对内加强专制王权及中央集权,修纂《经国大典》,完善典章制度,实行职田法,崇尚佛教,整顿武备;对外两次越境征伐女真,宣扬国威,并在“事大交邻”的原则下与明朝、日本、琉球保持友好关系。成化四年(1468年)九月初七日,李瑈传位于世子李晄,次日薨逝,享年五十二岁。庙号世祖,明朝赐谥号“惠庄”。朝鲜加谥曰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葬于光陵。

十不二门指要钞

十不二门指要钞

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籍。唐代湛然曾着玄义释签,解释法华玄义之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另又刊行‘十不二门’,以阐释迹门十妙之‘解’、本门十妙之‘行’,两者同等重要,不可独偏。此外,另有山外派之注释书。四明知礼撰写指要钞即在批判山外派之解说,而强调十不二门之重要性。书中宣扬天台性具之说,尤主张观法之对境不仅有真心,且有妄心。

无极宝三昧经

无极宝三昧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佛入无极宝三昧召集十方菩萨,舍利弗与十方来之菩萨及文殊师利问答法要。佛在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亿菩萨俱。竹园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皆如文殊,问法,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如来三昧,感动十方诸佛,各遣菩萨来会,及天龙八部,皆来集会。舍利弗与宝来菩萨,及文殊弥勒等,种种问答法要。罗阅祇王,请诸菩萨受供说法,与佛遥相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