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最初在《俄罗斯信使》杂志上连载了将近两年(自1879年第1期至1880年第11期),并于1881年出版了第一个单行本。描写旧俄时期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因金钱和情欲引起冲突而酿成仇杀的悲剧。老卡拉马佐夫与长子德米特里争夺美貌的格鲁申卡。一天夜里,德米特里疑心父亲与格鲁申卡幽会,翻墙潜至父亲的房前,逃跑时被管家拦住,他用铜杵把管家击倒在地。这时,私生子斯米尔佳科夫趁机杀死老卡拉马佐夫。德米特里涉嫌入狱。德米特里原已同卡捷琳娜订婚,后又爱上了格鲁申卡;可是弟弟伊凡却迷恋卡捷琳娜。而伊凡玩世不恭,斯米尔佳科夫杀死老卡拉马佐夫,正是信奉伊凡哲学的结果。后来,法庭错判德米特里服苦役;伊凡内咎自责,神经错乱;斯米尔佳科夫也因精神崩溃而自杀;只有三子阿辽沙离家出走,用基督的博爱去拯救世上“迷途”的灵魂。
猜你喜欢的书
张伯渊茶录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昧。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此书仅见《茶书全集》乙集本(刊于1613年),但屠本 畯1610年成书的《茗笈》中已引用此书内容。今见明代姚可成辑《食物本草》卷一六辑入此书,改题中郎先生《茶谱》。考袁宏道(字中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曾任吴县知县,则此书成书当在此几年之间或稍前,约在16世纪末。此书共1500字左右,分为23则,多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明代茶书中极为罕见的精审之作。如其言“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的精、燥、洁三字经茶道,堪称言简意赅。又如品泉、投茶诸条,多不乏独创之见。与转相抄袭、人云亦云的明代茶书相比,实乃迥出流品,不同凡响。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江苏吴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为绍兴府教授,历南京吏部郎中,迁山东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请托不行,忌者追论,坐谪禹州知州,遂自请免归。大典工诗善画,长于音律。博学多才。有《青衫记传奇》、《清音阁集》、《海岱吟》、《入闽游草》、《园居稿》、《北行集》等。
白喉全生集
喉科著作。清李纪方撰。一卷。纪方字化青,衡山(今属湖南) 人。清代医家,擅治白喉。李氏在继承前人治疗白喉经验基础上,结合其临床体会,于光绪八年(1882) 撰成此书。论理简明,纲目清楚,以寒、热、寒热交错三证为纲,对白喉兼证、坏证,以及妇、儿白喉证的病因、病机以及诊治进行了论述。提出 “寒热之分,必先凭证,证既认清,复参之以脉,自无遁情矣”。辨证强调分清寒热,治疗提倡综合方法,主张轻者服药,重者吹药,急者先吹药后服药,对牙关紧闭者可采用针刺疗法。据证立法,依法施治,颇有可取之处。有宣统元年 (1909) 刻本。
黄庭坚诗选
宋诗别集选注本。今人潘伯鹰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注者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宁陈三立覆刻日本宽永六年(1629)大和田意闲翻宋绍定五年(1232)闽中刊本《山谷诗集注》和朝鲜活字本《山谷外集诗注》为依据,精选一百五十首诗作,详加注释,为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黄庭坚诗歌选注本。注者在任渊、史容注释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史传及宋人笔记中与黄诗有关的材料,并参照钱钟书《谈艺录》中的有关见解,对所选作品在用典、句法、诗旨等方面的特点作了颇为详赡的注解。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注者常常联系对具体作品的阐释将这类诗作的句法特点作简要交待,如《内集·次韵公择舅》注云:“这是一种六言四句的诗,宋朝人多喜欢作,山谷尤精于此体”,“这其中要诀,须将句法炼得坚挺,把不相干的转折字、虚字删得干净。这样才能将意思的转折藏在里面,因而耐人寻味”。凡此种种,对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而探讨宋诗的独特面貌,颇富启发意义。卷首导言对黄庭坚的生平、政治见解、思想渊源及其诗作在章法、写景、句法方面的特点作了细致的阐述,对理解所选诗作甚有裨益。
幸存录
明夏允彝撰。二卷。记明末齐、楚、浙三党形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据自序原著应有八篇。今存《国运盛衰之始》、《辽事杂志》、《门户大略》、《门户杂志》、《流寇大略》、《东人大略》等六篇。文字已为后人删削错乱。此书成于弘光政权灭亡之后,意在总结朝政得失,抨击党争之非。续幸存录,明夏完淳撰。二卷。记叙明末马士英、阮大铖当权,弘光朝廷内部、朝廷与外镇、外镇与外镇之间不和,朋党势成,忙于内部斗争,加速弘光政权灭亡的经过。原著应有八卷,今常见本乃经后人删节,仅存《南都大略》、《南都杂志》二卷。
皇明异典述
《皇明异典述》明·王世贞撰。共八卷,记录了明朝政治的奇闻异事。夫国之有典也,则号令庆罚皆在焉。其曰典者何?志常也。曰异典者何?志非常也。诸创国者皆不为常者也。其业可大而法可久,习之则为常,是故曰典也。自古有天下之盛者,莫过唐、虞、三代。唐有天下,举亩{亩厶}之鳏民而委之政,既得政则绁天子之所,任岳牧侯伯而﹃之。既﹃之而复峻用其子,其后辄举祖宗之人民社稷而付之。商有天下,举五就之遁臣而委之政,既托孤而废其主,废而旋复焉,尊之曰阿衡,而待之以不臣。周借其国,付渭川之钓叟,使埒父称而师事之,又以其幼子托之於介弟,使据君位而朝诸侯。其殁也,又崇以天子之礼乐。典而异者孰并哉!
菩提道次第略论
藏传佛教论著。六卷。明宗喀巴撰。因本书是按照人天乘、声闻乘及菩萨乘的“三士道”的进修程序说明佛教要义,因此名为“菩提道次第”。宗喀巴曾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二十四卷,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为便于广泛传习,将《广论》删略节要而成此书,故名《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