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即彼

作者:克尔凯郭尔
非此即彼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1843年出版,共两卷。书中叙述了编辑爱尔密特偶然发现了两部手稿。一部是某个被称为“美学家”的人的手稿,一部是地方法官威廉的手稿。两部手稿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本书第一卷包括了“美学家”的手稿,第二卷收入了威廉的手稿。在两卷之间插入了一篇《诱惑者日记》。 作者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即美学的生活方式和伦理的生活方式。在美学的生活方式中,人不作任何真正的选择,只追求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人的活动没有任何目的。人只是情感和自然力的玩偶。在伦理的生活方式中,人却必须作出选择。在这里,禁欲主义和道德责任心占据了支配地位,人追求伦理上的完美。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恪守道德规范,严格区别善恶,并且可能为此献出生命。 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显然存在着冲突。作者认为,伦理的生活方式高于美学的生活方式。因为只要作出了选择,就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不管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非此即彼》是克尔恺郭尔匿名发表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奠定了作者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先驱的地位。

猜你喜欢的书

财产·法律与政府

财产·法律与政府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1801—1850),十九世纪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作者坚持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肯定自由贸易,对种种试图限制自由市场运转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书中还包括了巴斯夏对法律、博爱、公正、掠夺、贸易差额、社会主义等广泛内容的理解。这本文选是写给普通公众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原理。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作者:唐玄宗李隆基。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敦煌卷子P.3592、P.2823、S.4365 号。唐玄宗与左常侍崔沔、道士王虚正、赵仙甫及诸学士详疏《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论述“妙本”,阐发道教哲学。

铜鼓书堂词话

铜鼓书堂词话

词话。清人查礼撰。一卷。查礼原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号俭堂,一号铁桥,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官至湖南巡抚。有《铜鼓书堂词》。此编收词话十五则,主要评述宋代词人的作品。查礼推许“雅正淡远”之作,反对绮腻纤秾之态,因此,他高度评价张孝祥《于湖词》,许为“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对文天祥被元人拘缚时所作题张、许双忠庙的[沁园春]词,也极力赞扬。其中10则为南宋末年部分词人经历及词作,二则记南宋初张孝祥、陈济翁词,二则记郑燮(板桥) 和武林老僧的词各一首。查氏论词,认为词不同乎诗而后可佳,词不离乎诗而后能雅,又引沈义父 《乐府指迷》评施梅川语,许为得词家三昧。

安阳

安阳

《安阳》一书是李济先生晚年对殷墟十五次发掘以及后续殷墟发掘资料研究的一本总结性著作,它不但结合文献记载和小屯文化的层位关系,确定了这一带是商朝后期的自盘庚迁殷直到商纣王灭亡这一时期的都城,而且还发现了商代的宫殿遗址和帝王的大墓以及各种类型的墓葬、祭祀坑、车马坑以及铸铜、制骨作坊等重要遗迹。殷墟出土了大批包括珍贵的甲骨卜辞(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文物,为研究殷商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书是作者在79岁高龄时撰写的其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安阳》一书共分为十五章,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李济先生在1928年至1937年主持安阳殷墟的15次发掘及其后殷墟发掘资料的研究和出版。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确立了殷商文明是整个东亚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文明,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考古发掘之一。

明宫史

明宫史

宫苑志。明吕毖选辑。明万历太监刘若愚曾著有 《酌中志》一书,以辨白自己受魏忠贤党败而入狱的牵连。其书其24卷,记晚明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书中第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记内板经书,19卷记内臣佩服,20卷记饮食好尚,是此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吕毖从《酌中志》 中选出的恰是这5卷的内容,他把次第先后重加编排、篇目小作改动,题以 《明宫史》 刊行。全书分金、木、水、火、土5集。

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

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

一卷,唐 澄观述,华严经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