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的项链

作者:大仲马
王后的项链

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历史小说,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路易十六宫廷中的一个真实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国大革命前夕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路易十六王朝的真实写照。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夜访旧王室的一个落魄失意的后裔拉莫特夫人,对她慷慨解囊,好意相助。拉莫特夫人阴险毒辣、野心勃勃、反而恩将仇报。她怂恿王后买下一串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又利用了罗昂主教对王后的痴情、费尽心机,制造骗局,从中骗取了项链,几乎使王后身败名裂,最后,她终于被识破,打上烙印后锒铛入狱。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鲁迅评传

鲁迅评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全书共二十九节,二十余万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介绍了鲁迅一生的重要经历和作品,并从旁观者视角将鲁迅视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述评,深刻剖析他的作品,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鲁迅。书中也不乏许多珍贵的资料和鲜为人知的轶事,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颇具特点,是广大读者了解鲁迅生平的重要著作。

诗地理考

诗地理考

宋王应麟撰,六卷。 其书全录郑玄《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理志》、《水经注》及先儒之语中涉及《诗经》地名著作,荟萃成编,然采录遗失,皆案而不断,故得失往 往并存。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等。 诗品(钟嵘撰) 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原名《诗评》。南朝梁代钟嵘著,共分为3卷。全书专论五言诗,论列了汉至梁各代部分诗人,计122位。为别其等第,分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位。每品中,所评作家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每品1卷,卷前各有序文,今人三序合一,称为“总论”或“诗品序”,序中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兴起、作用及表现手法,并对当时盛行的追求声律和堆砌典故的不良诗风进行了批评。正文对各作家品定等级,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他们在创作上与前代的承传关系、作品的风格与得失。因于品第外,略加评论诗的优劣,故原称《诗评》论诗主张表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强调艺术感染力,提倡“风力”和自然,要求文质兼备,反对片面用典、声病之风,否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所品评的诗歌,比较重视作家自身的经历和政 治环境对其作品的影响。所论颇有特见,对后代诗歌评论影响很大。因历史条件和当时风气的影响,在说明历史的继承性时有牵强之说,对一些作家作品的品评亦有不当。 日本对此作很为重视,今有日文等外文注释本名世。 诗品(司空图撰) 又称《二十四诗品》。诗论。唐司空图撰。1卷。主要论述诗歌的风格,分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24品,每品各用四言韵语12句,描摹其特征。司空图在前人评诗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对诗歌风格区分更为细密,强调诗的风格意境,并用象征性的手法形容抽象的风格。所论强调韵味,崇尚冲淡、追慕玄远,表现出超脱现实的唯心主义文艺观点。其论诗方法对后世严羽、王士祯影响很大。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郭绍虞集解本,与《续诗品注》合刊。

世纬

世纬

二卷。 明袁袠 (1502—1547)撰。袁袠字永之,号胥台,吴县 (今属江苏) 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广西提学佥事等职。以病告归,读书于横塘别业。著有《皇明献实》、《袁永之集》等书。此书共二十篇,分别为 《官宗》、《遴传》、《简辅》、《降交》、《诱谏》、《广荐》、《崇儒》、《遗士》、《裁阉》、《汰异》、《距伪》、《抑躁》、《久任》、《惜爵》、《惩墨》、《节浮》、《革奢》、《正典》、《实塞》、《均赋》,所论皆指陈时弊,切中要害,毫无所隐。作者在自《序》中,以“凿柄异用,竽瑟殊好,空言无益,祇增多口”之语,指斥不务政事的文臣武将。他在《距伪》篇中谓“今之伪者则不然:其所诵读者,周孔之《诗》、《书》也; 其所讲习者,程朱之传疏也;而其所谈者,则佛老之糟粕也”。“党同而伐异,尊陆以毁朱,不出老生之常谈,庸人孺子皆知其非,而士之好名利,趋富贵者,方以为孔孟复出也”。即指斥姚江末流之弊。其他所论,亦皆忧时感事,发愤而作。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七卷,宋从义撰。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全一卷。宋代僧无文道灿撰,法嗣惟康编。度宗咸淳九年(1273)刊行。又作无文道璨禅师语录、无文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为育王山笑翁妙堪之法嗣无文道灿之语录。内容包括荐福寺语、开先华藏寺语、再住荐福寺语、小佛事、赞、偈颂、题跋等。道灿另撰有‘无文印’二十卷,系诗文集。

法门名义集

法门名义集

佛教辞书。唐武德年间(618—627)李师政撰。一卷。是一部解释佛教名数的辞书。全书共收词目一百二十一条,按性质分“七品”:(1)“身心品”,始自“四大”至“十八界”,共七条;(2)“过患品”,始自“二边”至“五住地烦恼”,共十七条;(3)“功德品”,始自“三归”至“八十随形好”,共四十四条;(4)“理教品”,始自“三佛”至“五明论”,共二十二条;(5)“贤圣品”,始自“七种学人”至“四位”,共十三条;(6)“因果品”,始自“三业”至“十二因缘”,共七条;(7)“世界品”,始自“三世”至“三千大千世界”,共十一条。释文简要明了,不泥于典,有些条目间有夹注。本书有敦煌写本传世。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