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

作者:阿部次郎
德川时代的文艺与社会

以日本德川时代的小说、戏剧、绘画等不同艺术门类为研究对象,从“意气”(いき)、“色好”(色好み)、“色气”(色気)等独特的美学观念入手,对相关社会文化现象、典籍文献与作家作品做了分析细致的美学分析与鉴赏。全书最初在杂志连载,使用随笔评论的笔调写成。观察犀利、分析透辟,语言睿智机警,颇得德国哲学与欧洲学术的方法精髓,又显示了日本人特有的细腻感受性,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与阅读欣赏价值。

阿部次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王冕珠

王冕珠

时候是七月的上旬。我和霍桑因着我们的老同学丁松琴的太夫人七旬大庆,特地一同回到苏州去贺寿。丁松琴住在幽兰巷中,我们为避免旅馆的烦嚣和与朋友们的应酬,就下榻在松琴家里。丁老太太的寿辰是七月九日。这一天天气很热,来宾又多,什么戏法、游艺应有尽有,一直闹到了半夜方才散席。松琴是受过新教育的人,在一个药厂里服务,但丁老太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伊平日自己很俭约,但在施舍上却毫无吝色。这一点深得霍桑的敬佩,因此他才肯在大热天破例地拉了我赶去贺寿。松琴因为要博老太太的欢心,故而一切排场仍完全旧式。我们本打算下一天早晨就动身回沪,不料平空间忽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几乎耽误了我们的行期。

汉皋诗话

汉皋诗话

诗话著作。宋张某撰。张某,佚其名,北宋末或南宋初人。《汉皋诗话》原书久佚,卷数不详。今传《说郛》本系节编本,仅十一则。罗根泽辑补二则,得十三则;郭绍虞辑补四则,得十五则。其论诗多偏于考据注释,尤以校正杜诗者为多,亦不为无见。然其中“鲍孤雁”一则,既误以南唐人诗为鲍当诗,又称“凡物有群而孤者皆然,何独雁乎”,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所讥。郭绍虞亦谓“其论诗不免拘泥与疏舛”(《宋诗话考》)。有《宋诗话辑佚》本。

石关禅师语录

石关禅师语录

清 说,芳桂等编(依驹本印),一卷,本卷收序、上堂、小参、机缘、赞、拈、颂、偈、诗、行实、小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善夜经

善夜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此经系因三十三天中之栴檀天子为利益众生,遂教比丘至佛处请说,使闻者咸断烦恼,速证菩提。‘善夜’之名,谓此经之功德能令恶梦、险难等不祥远离。

老母女六英经

老母女六英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老女人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