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
做梦,是人脑的正常活动。人每夜都在做梦,只是有时记得清楚,有时记不清楚。梦境有时虽然十分奇特,但构成梦境的材料仍来自客观现实。由于做梦的绝对排他性,而它本身又具有难解性和一定的神秘性,因此自古以来许多人虽试图揭开梦的奥秘,但迄令恐怕并无重大的突破。即使是以发表《梦的解析》而被公认为创造了一种“梦学理论”的弗洛伊德,他的理论依然是在科学与非科学、真理与荒谬之间徘徊。本书诸作者所持的观点,他们对梦的解析都是沿袭弗氏的基本理论体系,只是在某些观点或对梦的具体解析上有所不同。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也是介于科学与荒谬之间,读者只能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他们的看法也算是一家之言的角度去理解,既要看到其合理的、符合科学的成分,也要警惕其中“痴人说梦”的内容。我们出版此书,目的之一在于为读者提供荣格等人的著作,让读者开拓眼界,并在阅读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去鉴别是与非。
正德朝邑县志
明代方志。明王道修,韩邦靖纂。二卷。道,武城(今属山东)人。正德进士,历国子祭酒,终官吏部侍郎。邦靖字汝度,号五泉,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正德进士。官工部主事。著《五泉诗集》。邦靖因前代志书卷帙浩繁,记事欠详,文晦不白,于正德十四年(1519)成此志。二卷,分为七篇:总志、风俗、物产、田赋、名宦、人物、杂记。全书仅5700余字,《四库全书总目》谓:“古今志乘之简,无有过是书者,而宏纲细目,包括略备。”因其过简,古今志界人物多所批评。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四章,略言修持忠孝净明之道:〈玄本章〉称上士学道以忠孝为本,行忠孝者可以列于仙班。 〈修身章〉谓上士学道修炼,不必弃家入山,舍去荣华,只须「以心达心,以性达性」,则心性圆融而自然长生。 〈建功章〉谓下士以符水药饵救治疾病,以为有功,而非功也。唯忠孝净明之道可使天下太平,君上安而民自阜,其功不可胜计。 〈成终章〉谓仙学始乎孝,至道而学成。「净明之习,忠孝以为习,积忠孝之道,备矣。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全书语句辞旨,多与元初净明道祖师刘玉之语录相同,盖为刘玉或弟子所作。
今传是楼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王逸塘撰。王逸塘(一作揖唐,1877—1948),原名志详,后改名为赓,字一堂,号揖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曾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后,曾先后在清廷及袁世凯、段琪瑞手下任职。抗日战争期间公开附日,任汪伪政府考试院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48年以汉奸罪被处死刑。王氏嗜诗,早年即有撰诗话以自遣之愿,故遇古今人一篇一句之工者,随时采录,积成《今传是楼诗话》。“传是楼”者,系清初昆山徐乾学藏书之处。王氏妻亦昆山人,其母家比邻楼址,后出资购得原楼旧址,建一新图书馆,定名为“今传是楼”。诗话之名,由此而来。此书以记录近代诗坛之掌故逸作为主。因作者涉足政界甚深,所交多为头面人物,故所记颇具文史价值,如记袁世凯诸子皆能诗,与康有为交往最洽等。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大公报社铅印本。
守溪笔记
明王鏊撰。一卷。杂录明代人物逸事,并及当时天下财赋、财用之数。
宝楼阁经梵字真言
宝楼阁经梵字真言,一卷,梵字,汉文标题,日本显耀题记,一〇〇五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