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讲义
作者:康德猜你喜欢的书
遥远的桥
1944年9月17日,诺曼底登陆后的第11个星期日。 为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结束欧洲战场,志得意满的盟军指挥高层,决心对德军发动一场大胆攻势,代号“市场—花园”行动。这次行动由空降部队和地面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战斗地点选在荷兰境内的阿纳姆市,那里有一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夺下该据点,盟军就能跨越德国边境最后的天然屏障,直插德国腹地。 17日上午10点整,盟军近5000架战斗机、轰炸机与2596架滑翔机,组成两个巨大的空中队列,以纵深150公里、横贯4.8公里的惊人之势,向荷兰境内的德军阵地压去。二战史无前例的昼间空降突袭从这里正式开启。德国士兵惊恐而又敬畏地注视着35000万名盟军士兵从天而降;渴盼解放的荷兰平民向盟军热烈欢呼,他们确信胜利在望。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接下来将见证的,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蒙受的一次空前惨痛的失败。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奠基性著作和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著作。马歇尔著。第1版1890年伦敦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到1920年出了第8版。中译本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志泰译。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1842—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家庭。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毕业后留校教数学,后转向研究经济学。还著有《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等。本书中译本由第1版和第8版著者序言,第1篇导论,第2篇一些基本概念,第3篇欲望及其满足,第4篇生产诸要素,第5篇要求、供给和价值的一般关系,第6篇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最后的13种附录构成。全书兼收并蓄,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经济学说的庸俗理论,什么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等,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折衷的庸俗经济学理论体系。本书的分析方法,是用人们的主观心理动机来解释社会经济活动,认为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逃避“牺牲”这两类动机来支配的,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决定于这两类动机。把生物学中的进行论引进经济学,创立了一个“连续原理”,用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物界一样,也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进经济学,创立了均衡价格理论,也就是他的价值理论。
谈修养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散文重要著作之一,共计22篇散文,并附有6封书信。阐发了人生修养途径,涉及“立志”“处群”“冷静”“学问”“交友”“价值意识”等话题。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读者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涵义境界的理解释读。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易酌
清刁包治《易》著作。十四卷。该书以北宋程颐《易传》、南宋朱熹《周易本义》爲宗,注重阐发义理。虽亦言及“象数”,然主北宋陈搏、李之才之说,多非难汉之相传之法。认爲《易》非爲卜筮之书,而是贯通天、地、人之理。指出学《易》者,不肆于孔子《十翼》,则难识伏羲之画、文王之彖、周公之爻,不肆力于程颐《易传》,则难知孔子《十翼》之旨。故是书“以孔子《十翼》爲三圣之阶梯,以程子二传爲孔子之阶梯,或录其辞而表章之,或述其志而推广之,亦间以朱义补程所未备,而亦间以诸儒及己意补程朱所未备。” (《易酌·序》) 强调《易》既是个人修身正心的原则,又是达治天下的原理。爲清代治《易》的重要著作。有《四库全书》本,《用六居士所著书》本。
大学证释
《大学证释》为天津救世新教于民国十五年(1926)扶鸾而出。此本以列圣观点将通行朱子本之误处加以改正补充,重要之处更加以阐明,企图还原大学原文之内容与本旨,强调全文之理气一贯,使后人得以悉知孔门一贯之道。其成书之方式虽无法为现今科学所理解,但该书所提供之观点与论述则为学界所深感兴趣,亦有学者以该书为对象发表研究论文。其中提出“四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对于“格物”的观点,融合“穷物理”、“去物欲”之说,并根据中庸导入“尽物之性”的概念,如此方能“要在明乎物而不为所蔽,适于物而不为物所役”
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一卷,宋施护译。佛为帝释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