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雄记

作者:大仲马
双雄记

《双雄记》是大仲马1857年发表的一部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法文版名字叫《耶户一帮子》。作者以“耶户一帮子”来比喻在路易十八支持下以卡杜达尔为首的那批在叛乱中打家劫舍、对抗革命的保王党人。大仲马在这部小说里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为其历史背景,以旺代叛乱的某些真人真事为基础,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有声有色、夺人心魄的故事,描绘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里各有一名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干将,他们是罗朗和摩冈。在作者心目中,这两位年轻人都是在各自阶级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小说所描述的,也就是罗朗和摩冈这两位英雄屡次交锋、斗志斗勇的全部过程。

猜你喜欢的书

啤酒谋杀案

啤酒谋杀案

《啤酒谋杀案》,又名五只小猪,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于1941刊载于美国报刊。故事讲述了侦探波洛受到委托调查一起十六年前的悬案的故事,最后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局,揭示了人性当中的爱恨转变。

校勘学释例

校勘学释例

中国近代史学方法著作,陈垣著。原名《元典章校补释例》,1932年发表于《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1934年收入《励耘书屋丛刻》。1959年出版时改今名。陈氏用元本和诸本校补沈刻《元典章》,发现一万二千余错误,在此基础上,总结校勘的经验和方法,撰成此书。它所总结的校勘经验和方法不仅对《元典章》适用,而且对元代诸书和其他诸史都有参考价值,具有方法上的一般性和普遍适用性。全书分行款误例、通常字句误例、元代用字误例、元代用语误例、元代名物误例、校例六卷。作者分析史书中产生讹误的类型和产生讹误的原因,认为校勘时应注意最容易产生的错误,如误连、脱字、衍字等,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来作校勘工作,用大量笔墨分析因不谙元代用字、简笔字、译音用字、语法、用语、年号、帝号、庙号、部族、地名、人名、物名、专名、制度等而产生的讹误。特别重要的是作者从理论上总结了校勘的四种方法,一是对校法,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处则注于其旁,是法只校异同,不校是非,是校勘的首选方法;二是本校法,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摘其异同,知其谬误;三为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四是理校法,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用此法,但用此法须具通识,它最高妙,但又极危险。此外,作者一再强调,校勘时应谨慎仔细,不要轻易改动原文,以免产生新的错误。

太上感应篇直讲

太上感应篇直讲

印光法师:此书系大通家所著,其注直同白话。但顺文一念,其义自显。最宜于幼年子女。  太上感应篇直讲是印光大师在世时极力赞扬并广为流通之善书。印祖在提倡每日诵读《感应篇》、《阴骘文》等之同时,复倡通文义者,“以此教子孙,为入德之门。俾幼时即知为人之道,与因果之理。则后来决定不敢作越理犯分之事。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中国道教善书,托称太上老君所授,是流传最广的善书。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以劝善为蚕雷、化俗济世为目的。全文仅一千二百多字,开篇以“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个人修身养性、提升道德的必读书,也是劝人为善、共处和谐的必备书。

三宝太监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 义》,别题《三宝开港西洋记》。长篇神魔小说。全书20 卷100回。作者罗懋登。小说依据明朝永乐年间太监郑 和率领船队远涉重洋、游历各国的史实编著。小说主要写郑和率船队拥数万将士前后7次出使 西洋。其间历时28年,通使30个国家,最远至非洲东 部。出使途中历尽艰险。尤其是各种妖魔鬼怪不断骚扰 船队。在张天师和金碧峰长老神力帮助之下,才得以荡 妖涤怪、化险为夷,终于胜利归返。小说描写了各地风 土人情,轶闻趣事。情节中过多的神魔情节的描写是作 者着意模仿《西游记》所致,这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艺术上,构思奇巧,情节曲折。但其语 言冗赘,人物刻画也不甚鲜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主要版本有明万历本,咸丰文德 堂明刻写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该书。

净土释疑新论

净土释疑新论

历代祖师暨善知识,鉴于念佛法门难信之故,悉凭自己悟证的道理,设为问答,以释群疑。例如智者大师著《十疑论》;怀感法师作《净土释疑论》;永明大师著《万善同归集》;妙什法师作《净土或问》;乃至明代袁宏道居士作《西方合论》。统统采用问答体裁,解释群疑,令人人皈信净土,往生极乐,圆成佛道。真可谓上秉佛智,下化众生,功德之大,实莫能名了!

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佛在给孤独园,与二万比丘,一万菩萨俱。自在王问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阴智,性智,入智,因缘智,谛智,自在,无碍慧自在。及说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