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尔之死
作者:布洛赫
赫尔曼·布洛赫是自由形式的大师,他的小说把诗歌、小说叙事与哲学论说艺术结合起来,试图用对位逻辑与即时动态音乐手段激发语言的生命力。比乔伊斯更激进的是,他颠覆了一般小说要依靠的时间结构和线性进程。 小说《维吉尔之死》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水”、“火”、“土”、“气”,每部分代表着四重奏的一个乐章,在每个“乐章”中,小说的节奏都意图折射相应的音乐节拍。维吉尔作品中出现的神化人物都来到了他的意识中,他被他在《埃涅阿斯纪》中曾经赞颂的社会的堕落而震惊,决定焚毁自己的诗稿,但被他的好友奥古斯都阻止了。小说的最后一章是维吉尔的幻觉,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来到了造物的初始之时,见到了和圣经所载相反的创世景象,最终到了言语和文字无法言说的地方。
布洛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怯步集
文集,作者沈从文,《怯步集》本集为新编,共收录散文作品13篇,具体为《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流光》《市集》《狂人书简》《怯步者笔记》等。沈从文自称为“大都市中的乡下人”。正是由于这种“乡下人”的性情、爱憎和哀乐,使得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式样,从众多的形象文字中自然区别开来。这个湘西之子,以他对故土无比眷恋的情怀,向人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明丽幽远而又动魄揪心的传奇故事。在他的记叙湘西的散文中,浸透着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朴素,清新而又神秘,带一份淡淡的孤独与哀愁,实在是现代文苑中难得的佳作。 如果说,这些记叙抒情的散文是悠长的箫管,那么集中的另一些随笔文字,便是若断若续的美丽的弦歌。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原题「蔡氏注」。《宋史•艺文志》有蔡望《阴符经注》一卷,当即是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经文据三百字本,分上中下三篇,不题篇名。注文简明平实,盖为儒者所撰。
道德真经广圣义
唐末杜光庭撰。原书三十卷,《道藏》本析为五十卷。卷首杜光庭序中列举历代注解《道德经》者凡六十余家。此书前五卷为总论,其中概述全经宗旨,介绍老子生平事迹,并对唐明皇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6—50卷为八十一章经文疏释, 皆首列经文,次列唐明皇注,再次为明皇疏,最后为杜光庭疏义,分别标“注”、“疏”、“义”加以区别。杜氏疏义博采众说,而以阐释唐明皇御注为主, 故名《道德真经广圣义》。收入《道藏》第440—448册。
国语注
训诂书,三国吴韦昭著。又名《国语解》、《春秋外传国语注》。《国语注》是通过注解的形式疏通《国语》语言的书。韦氏注《国语》的目的,是因前代诸家注文字艰涩,是非相杂,他的注解要为“浅闻初学”服务。《国语注》文字非常简洁明快。原则是“因贾君之精实,采虞、唐之信善”,“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以《尔雅》释义为准绳,重新全面研究《国语》的语言。韦注为《国语》中各类词汇的各种意义提供了较客观的说解。对后人研究《国语》词汇、先秦词汇系统、从春秋到孙吴时期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皆有重要参考作用。韦注还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魏晋口语词,所以还有相当的语料价值。另外,韦注中还有释句及少量的说明古今字、注音等,皆具有参考价值。《国语注》较通行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阿弥陀经通赞疏
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的注释书。序文分六门总述经文大意:一曰总述源由、二曰别明宗旨、三曰彰经体用、四曰翻译时人、五曰论于顿渐、六曰正释经文。在“正释经文”中,先解题目,次释经文。经文分序、正宗、流通三分。每一段先列经文原文称“经云”,次为疏文称“赞曰”。据辽大安五年(1089)日僧韶显所撰题记,知此疏在北宋时已有刻本,估计为《开宝藏》本,《金藏》据之覆刻。此刻本传入日本后不久即有重刻本,但国内因南宋及元、明、清诸藏未及收载而失传。今见载于《金藏》及日本《卐字续藏》、《大正藏》。
大般涅槃经后分
亦称《大般涅槃经后译荼毗分》、《大般涅槃经后译》、《涅槃经后分》、《阇维分》。佛教经典。唐若那跋陀罗译。二卷。其情节紧接《大般涅槃经》,主要叙述释迦牟尼临终遗教及火化、分舍利等事项。译出后即与大本合部流行(编为第四十一、四十二卷),亦单本别行。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