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弢园文录外编
近代王韬自编集。因作者自号弢 园老民,故名。十二卷。清光绪九年(1886)在香港出版。 大部分是作者旅居香港时所写的宣传变法思想的论 文。认为“中学重道而轻艺,西学重艺而轻道,中之尚本 较西为优点”(《自序》)。提出“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 当躬”(《易言跋》)。宣传变法自强,主张除弊兴利,向西 方学习,办好内政外交。批评洋务派官僚学习西国舟坚 炮利、器巧算精是“徒袭皮毛”,为“富强之末”。认为只 有仿效西方“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使 “上下之精通,君民之分亲”,才是“富强之本”。但又强 调“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反映了近代早期改良派 的矛盾思想。版本还有光绪丁酉(1897)夏时务学社仿 香港本重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校刊本等。
茅山志
三十三卷。道教经书。题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刘为嗣上清经箓四十五代宗师,号洞观微妙玄应真人,元朝人。前有元泰定元年(1324)集贤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序、泰定四年(1327)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序以及天历元年(1328)刘大彬叙录。据吴全节序,此书在茅山旧志的基础上前后凡二十年始成,凡十五卷,自汉晋而下及齐梁唐宋之书搜括无遗。据刘大彬叙录,此书增纂旧志历时十余年而成,凡十二篇十五卷。今《道藏》本为三十三卷,按陈国符《道藏源流考》附录一《引用传记提要》所说,因为《正统道藏》板式有定规,每卷字数不能过多,乃析为三十三卷。又依陈说,此书实即句曲外史张天雨所修,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此志详审而有条理,非通常道士所能为。卷一至四是《诰副墨》,载汉哀帝至元仁宗历代诏诰。卷五为《三神纪》,述三茅君世系和传记。卷六至七是《括神区篇》,记山、峰、洞、水和坛石桥亭。卷八《稽古篇》记茅山古迹。卷九《道山册》录张鲁古本《道德经》、《上清大洞宝经》篇目、《上清大洞宝录》篇目、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和《通志·艺文略》茅山道书目。卷十至十二为《上清品》,系茅山宗历代宗师传略。卷十三至十四《仙曹署篇》记诸仙真职署。卷十五至十六《采真游篇》记山中历代修道有成者。卷十七至十八《楼观部篇》记宫观道院。卷十九《灵植俭篇》记山中神芝奇药和名木异卉。卷二十至二十七《录金石篇》录梁代至元代的碑文。卷二十八至三十三《金薤编》录齐梁至宋元各家诗及杂著。此书为研究道教茅山宗的重要史料。收入《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关帝历代显圣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一名《关帝神武志传》,存明崇祯间刊本,四卷三十三则(目录三十四则)。又名《英烈神武传》、《关帝神武志传》。白话短篇小说集。题穆 氏编辑。均为三国蜀汉关羽死 后为神及其显灵之类故事,不免浓厚的宗教崇 拜色彩。如卷一《当阳灵建玉泉刹》,写关羽死 后其魂不灭,受天台智者大师点化受戒故事。 《解州大破蚩尤神》、《延庆寺助诛淫僧》等,皆写其为民锄害事。有一些明人附会之传说,如 卷二《嘉馀常州三杀贼》,写关公显圣,助官兵 破倭寇。此书正文前收录了大量有关关帝祀庙 碑铭、匾联等资料。有明末刊本。据书中称朱 元璋为“我太祖高皇帝”及晚及崇祯三年 (1630)事,可知为该年以后刊刻。大塚秀高《增 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
赛红丝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全名《新镌批评绣像赛红丝小说》。16回。无名氏撰。卷首有题“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今大连图书馆和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此书。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81年12月出版了吴庆先的校点本。作品讲的是宋、裴两家的结亲故事。山东东昌府武城县秀才宋石(字古玉)生一子宋采,一女宋萝。因与妻弟皮象交恶,被诬入狱,幸遇新任蔺知府清明,辨明冤狱,但宋古玉家产却已荡尽,只得举家投奔姐夫贺秉正。贺秉正收养了亡友的一对儿女裴松、裴芝,请宋古玉为教书先生。不久,贺夫人为媒,把宋萝许配给裴松,裴芝许配给宋采。订婚之日,4人各题《咏红丝》诗,交换为聘礼信物。此后,贺秉正迁居,宋古玉也进京应试。歹人见有机可乘,造谣说裴家毁约,造成两家隔阂。后贺秉正进京,见到已中进士的宋古玉,始知宋裴两家婚约未践,便查明真相,惩罚恶人,使两对青年终成佳偶。《赛红丝》的基本情节和《两交婚》一样,都写两姓交婚。但它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作者的用力处不在男女爱情的刻划,而多在世间人情冷暖的描写上。
律吕新书
乐律学专著。二卷。宋蔡元定撰。约成书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蔡元定,字季通,号西山。生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卒于庆元四年(1198年)。建阳(今属福建)人。为南宋音律学家和理学家。朱熹之弟子。受平原郡王韩侂胄罢黜理学影响,被贬,死于舂陵。著有《律吕新书》、《燕乐书》(已佚,仅《宋史·乐志》中存数百字)、《洪范解》、《大衍详说》等。《律吕新说》二卷含二十三章,前附序。上卷为《律吕本源》,共十三章;下卷为《律吕辨证》,共十章。该书提出在传统十二律外加用六个变律构成十八律的理论。
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其序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毁谤宋玉好色。楚王要宋玉:“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宋玉表白自己无此事,反证登徒子好色。他为自己辩解的一段文字非常精采:”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肥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先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推断“臣东家之子”是天下佳人;再以不能增减其身段和不用著施粉朱,以说明其是天生丽质;然后运用恰当比喻,呈现美女形象。这样的绝色女子“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了宋玉为自己辩白的力量。宋玉进而反证登徒子好色。这时,秦章华大夫又出来称赞郑、卫等地女子,其“不待饰装”之美更盛。因而使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李善在为《文选》作注时说,这篇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登徒子好色赋》是影响相当大的作品,以致后来“登徒子”竟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对于本赋是否为宋玉所作,历来就有许多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