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命运
作者:格罗斯曼
充满强烈反思意识的苏联长篇小说。瓦·谢·格罗斯曼著。小说完成于1960年。1980年在瑞士出版。英译本随后出版。苏联《十月》杂志1988年第1—4期连载。中译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本书是作者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两部曲的第2部。第1部《为了正义的事业》,发表于1952年。《生活和命运》接续两部曲第1部《为了正义的事业》中的历史事件,包括斯大林格勒前线苏军最困难时期、调动预备部队准备反攻时期,以及展开大反攻、德军保卢斯集团军投降,苏军胜利西进时期3个阶段。通过对前线和后方,德国法西斯集中营和苏联国内集中营、莫斯科卢比扬卡监狱的描绘,以及对农业集体化和1937年大清洗的回顾,展现出苏联军人、科学家、医生、党政领导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命运的广阔画面。小说在苏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苏维埃的《战争与和平》”。小说中充满对历史事实的反思,充满追求真理、寻根究底的哲理激情。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作品。
格罗斯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该书是达尔文继《物种起源》后探讨人类起源的一部重要著作。列举了大量生物学中的事实,运用比较胚胎学和生理学知识,证明人与动物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胚胎发育上存在着密切关系,尤其是人与灵长类动物更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一个进化的产物。人类起源于一个“身体多毛的、有尾的四足兽,大概具有树栖的习性”的祖先。考察了人类独特的心理能力及语言、智力关系,发现高等动物同人类的心理能力虽然程度不同,但性质无异,是能够进步的,而人的智力、道德属性的取得和发展同样受制于生物界普遍适用的客观法则即自然选择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性选择在生物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昆虫以及家养动物、栽培植物的研究和比较,讲述了性选择的表现形式和机制,并从探讨人类性选择表现形式入手,得出了人类的生理结构、功能甚至人类的道德都是性选择推动的产物,所以,“生存斗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重要的力量”。人的各种社会本能的出现应归之于自然选择。由此确立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思想。这一思想对基督教神学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达尔文有关人类进化的思想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西方思想界冲破基督教中“人类中心论”的羁绊,使人类重新回归大自然;但另一方面,它也导致达尔文抹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混淆人类进化与动物进化的不同规律,从而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花的日记
《花的日记》以东京为主要背景,并选择以千叶县的北条海岸为避暑地、神奈川县的辻堂为英子的疗养场所,将英子的日记穿插交织其间。借由日记的形式,将青春期少女的烦恼、爱情及生活细腻地呈现在作品中。不过,由于内容太过繁杂冗长,主题到底是少女的同性友爱关系,还是家人间的亲爱关系,有重点不明确之感。
印法参同
印学论著,四十二卷,明徐上达著。其自序曰:‘今人好人习,异轨分途,无人乎引法以缩之,终未于正,无人授法以进之,终于未精。上达不才,朽废多暇,曾窥一斑,偶有一得,敢为爝聚丝累,条次成帙,为之开道于后。言传不语,印证了然,缪谓备诸好善为法矣,参酌有年,终付剞氏,自榜曰《印法参同》。’此书有凡例二十一则。第一至四卷介绍官私玺印制度、形式;五至十五卷叙述古来篆体及印学知识;十六卷介绍印章钮式;十七卷以后载古来印章,间杂徐上达、徐凤来父子摹印。该书分类撮要,阐述明白。尤其对技法的论述,授之以法,晓之以理,甚为精当,它是印学史上第一部体系比较完整的印学巨著,有着重要的价值。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有十六册本及二十册本。本篇选录该书前后自序;第五卷《喻言类》;第七卷《参互类》;第八卷《摹古类》;第九卷《撮要类》;第十卷《章法类》;第十一卷《字法类》;第十二卷《笔法类》;第十三卷《刀法类》和第十四卷《总论类》。
诗纪匡谬
古诗总集。一卷。清冯舒撰。这是一本匡正明冯惟讷撰《古诗纪》之谬误之作。《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所录诗上起古初,下迄陈隋,遗文佚句,一一登载,六朝以前,有韵之文,以此书为渊薮。由于时代绵长,采摭繁富,其中真伪错杂,以及牴牾舛漏,在所难免。本书作者翻阅大量原始资料,对《古诗纪》中的讹错一一为之纠正,凡一百一十二条。其中有考证文章流别的,有校正作家作品的,有指正作品中错句错字的,有校正古辞时代的,等等。其中少数条款,批驳所据欠妥;绝大部分均较精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舒因李攀龙《诗删》,钟惺、谭元春《诗归》所载古诗,辗转沿讹,而其源总出于冯惟讷之《古诗纪》,因作是书以纠正,凡一百一十二条。……然他所抉摘,多中其失,考证精核,实出惟讷之上,原原本本,证佐确然,固于读古诗者大有所裨,不得议为吹求,虽谓之羽翼诗纪可矣。”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日本三代实录
《日本三代实录》,简称《三代实录》,五十卷,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记载了清和天皇、阳成天皇、光孝天皇三代天皇,从天安二年(858年)8月至仁和三年(887年)8月之间三十年的事情。该书是日本六国史中的第六部,为编年体形式的汉文史书,共50卷,于延喜元年(901年)编纂完成。编纂者有:藤原时平、菅原道真、大藏善行、三统理平。
蜀轺纪程
蜀轺纪程记载咸丰四年的四川之行,反映了当时中国西北及南方一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