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

作者:大仲马
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

法国散文体历史剧。大仲马著。1829年2月11日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共5章。剧本以法国16世纪下半叶的宗教战争为背景,用政治阴谋和爱情纠葛紧密交织的情节,反映了国王亨利三世和首相吉兹公爵之间争权的斗争,借以影射复辟王朝的政治。剧中的故事集中在两天之内:吉兹公爵要挟亨利三世任命他为天主教同盟的领袖,想以此取得军权,以便篡夺王位。而国王的宠臣圣·梅格兰却爱上了公爵夫人。一心想控制国王以操纵政权的王太后则企图消灭这两个对手,于是她与其父设下诡计,故意让圣·梅格兰和公爵夫人单独相会,引起公爵的怀疑。公爵为了消灭自己的政敌兼情敌,逼妻子写密信约圣·梅格兰夜间来幽会,同时布置了埋伏,准备把对方置于死地。圣·梅格兰在爱情的驱使下,只身来到公爵夫人房间,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公爵夫人向他表白了爱情,并帮助他跳窗逃走。在激烈的格斗后,圣·梅格兰被公爵下令用夫人的手巾勒死。

猜你喜欢的书

闽都记

闽都记

地理杂志。原名《湖山纪胜》。明王应山撰。三十三卷。应山字懋宣,号静轩。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官按察使。著有《闽大记》、 《全闽纪略》等。年逾八十有二,著湖山纪胜,旋加删润,改名《闽都记》。未及观成,飘然逝去。后二十余年,其子毓德,始润饰成书。郡守江铎为刊行之,故署以万历四十年(1612)纂,明刻。仿《西湖游览志》例。首载汉冶城、晋子城、唐罗城和梁夹城四图。下分福郡建置总叙、城池总叙,及闽县、侯官、长乐、福清、永福、闽清、古田、连江、罗源和福宁州等及其胜迹,西湖延袤,湖中孤山等。全书约十九万二千字。

太上洞渊神咒经

太上洞渊神咒经

道家咒语书。简称《神咒经》。西晋道士王纂编。二十卷。计有誓魔、遣鬼、缚鬼、杀鬼、禁鬼、斩鬼等品,并附有各种制鬼符箓。称“自今以去,道士转经行道之处,魔王不得挠之。”杜光庭序称,西晋末,太上道君以《神咒经》授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或谓该书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前后十卷及各卷体例不一致。其成书下限不应晚于东晋末。收入《道藏》第一七○至一七四册。

靖康朝野佥言

靖康朝野佥言

杂史。撰人不详。1卷。是书编年记事,始自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犯京城,迄于次年二月初七日徽宗出诣金营,凡8条。其间于金兵掳掠、百姓惊扰、宋宫混乱之情状,均有生动记载。有《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娑罗馆清言

娑罗馆清言

《娑罗馆清言》二卷,《续娑罗馆清言》一卷,是书录作者心得,记载善言懿行,“以化诱愚俗”,明德喻理。是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从序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娑罗馆清言》作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1600),时屠隆五十八岁。娑罗一词,为梵语音译,有“坚固”、“高远”之意,是盛产于印度及东南亚的一种常绿乔木,树形高大美观,质地优良。相传释迦牟尼的寂灭之所即是在娑罗树间,因此佛教中有不少事物都与娑罗树有关。此树后传入我国,许多寺院中都有栽植。万历十五(1587)年前后,屠隆也从阿育王舍利殿前移植娑罗树一棵,并改其书斋“栖真馆”为“娑罗馆”,本书之名也是从其斋名中得来。 全文共有近二百条短小精炼的清言组成,其中,以佛教的思想观念来阐释人生哲理,有对索居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物的留恋,对世俗名利的摒弃,作者息心凝虑,超然物外,更像是一位摆脱人世苦恼的隐士,颇有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味道。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印度佛教典籍。安慧着,译者不详。卷数不详。据《唯识述记》记载,安慧曾「即糅杂集,救《俱舍论》,破正理师」,所指的应该就是此《实义疏》的创作。在《实义疏》中,安慧以驳斥众贤一系的正理师、护救世亲的《俱舍论》为主要目的,故在许多问题上都遵循了世亲的思想。同时,他并不固执一家之言,而是积极吸收众贤等人的合理说法,旁徵博引,多方论证,因而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中发展了《俱舍论》的思想。所以,本疏对於研究安慧本人的思想以及说一切有部的理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由於安慧的引用,疏中还包括了一些已经散佚的印度佛教史上的思想材料,为深入研究印度佛教思想提供了新资料。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

一卷,失译。从《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