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醒世姻缘传
原名《恶姻缘》。长篇小说。清佚名撰。一百回。现存最早的同治庚午刻本题“西周生辑著”。杨复吉《梦阑琐笔》引鲍以文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但作者是否即蒲松龄,尚无定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未提此书。今人路大荒、黄肃秋、金性尧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明末章丘人著,书叙一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历史背景自明英宗正统年间至宪宗成化以后。二十二回前叙前世姻缘:武城县官僚地主之子晁源,曾射死一只仙狐。又娶娼妓珍哥为妾,纵妾虐妻,致妻计氏自缢而死。二十三回后,叙今世姻缘,地点移至绣江县明水镇。晁源托生为狄希陈,仙狐托生为狄妻薛素姐,计氏托生为狄妾童寄姐,珍哥托生为妾婢珍珠。结果珍珠为寄姐逼死,狄希陈备受素姐、寄姐虐待。素姐的酷虐尤甚,棒打、针刺、火烧,无所不用其极。后经高僧点明因果。狄希陈诵万遍《金刚经》方解除宿孽。以一个家庭为中心,暴露黑暗现实,反映广阔社会生活。全书用山东方言写成,语言流畅生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然书中充满因果报应思想。有乾隆年间刻本、同治九年(1870)重刻本、光绪二十二年(1894)上海书局排印本。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黄肃秋校注本(后附徐志摩、胡适等人作者考证十篇可参考)。
江式论书表
一卷。书论。北朝北魏江式撰。江式(?—523年),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开封)人。北魏书法家。官封骁骑将军,正光间兼著作郎,赠巴州刺史。江式少承家学,擅书法。是书即为江式上于魏宣武帝之表。表中呈述了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此表主要侧重于文字学之论述,仅间及书法。表中叙述了自仓颉造字至“六书”形成: “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列指出:“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直至本朝文字之演变及书法之发展、变迁。谓:“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收……后诸方献篆,无出邕者。”“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表上于宣武帝后,得诏曰:“可如所请,并就太常,兼教八分书史,其有所须,依请给之。名目待书成重闻。”江式于是开始撰集字书,大体依许慎《说文》为本,上篆下隶。惜书未成,而江式已卒。因是篇多从文字学角度论书体,故在书学史上的地位不及《四体书势》。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放翁诗选
宋诗别集选本。有《四部丛刊》本,书题为《精选陆放翁诗集》。分《前集》、《后集》、《别集》三部分。《前集》,南宋末罗椅编选。椅字子远,号涧谷,宝祐进士。该集只加圈点而无评批语,前有序,落款为“大德辛丑立夏日適孙憼百拜谨识”,可知此集于“大德辛丑”(1301)夏由罗椅之孙罗憼再刻。又序中有“善和书卷存者仅十一於千百”之语,可知前此尚有“善和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曰:“元大德辛丑其孙憼始刻之”,其语不确。《后集》八卷,南宋刘辰翁编选。该本前后无序跋,句下及篇末时有附批,其体例与所评杜甫、王维、李贺等集相似。详考其词意观点,确为刘辰翁所选评,非伪托本。“明人刻刘辰翁评书九种,是编不在其中,盖偶未见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前集》、《后集》开始时本各自单行,至元朝时坊贾始将二书合刻,并追题《前集》、《后集》之名,又删其重复者,故两集中无一首重见。《别集》一卷,未题编纂者名氏。其诗皆见之于《瀛奎律髓》中。当是合刻时增补,以补二集之遗。
匈奴史稿
陈序经教授的遗著,作者自留学德国期间,就留心国外匈奴史的研究进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公务之余抽暇写出计80万字的《匈奴史稿》0年代初期又对其中第一、二章作了些补充,未遑对全稿进行整理修订,即不幸病逝。本书以相关版本为底本,参照作者手稿加以校订,同时尽可能保留原稿的风貌。《匈奴史稿》可说是对匈奴历史梳理集大成的著作,对于匈奴的发迹、强盛以及衰亡,皆能放在世界历史与西欧历史的背景下,高屋建瓴,引用各类文献典籍加以考据,同时指正一些学者的错误,一一加以驳斥,对匈奴文化的起源、与异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匈奴的历史迁移都做了尽可能详备的阐述,可以说是匈奴历史研究上的扛鼎之作。
禅宗公案大全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禅宗公案是禅宗的血脉,是记录中国禅宗的主要文献,也是禅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近些年的所谓佛教文化热,很大程度上是禅文化热。为了使大家初步了解禅的知识,本书编者选出二百则公案,加以简单解说,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禅文化,走近禅文化。
阿閦佛国经
支娄迦谶译,二卷。与宝积经之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已断无复有结。悉坏牢狱。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为度诸天龙王。皆为之伏。所作已办。诸当为者已脱重担。便得所有用正慧解。意得自在所度无极。独阿难未也。尔时贤者舍利弗。起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善哉天中天。昔者诸菩萨求无上正真道者,行德号发意。便得至号。是诸菩萨。以仪哀念安隐诸天及世间人。为作安谛。多所安隐。於众人民。以仪故哀念安定。以大身於世间无盖。哀伤诸天及人。今现在及过去诸菩萨摩诃萨。为现光明。乃至法之明为作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