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十夜之梦
《十夜之梦》是夏目漱石的随笔选集,收入其随笔名篇《十夜之梦》、《东洋美术图谱》、等十多篇,可以说代表了夏目漱石随笔创作的精华。夏目漱石的随笔文风平和,但想象力又极为丰富,他的《十夜之梦》既可以读作随笔小品,也可以读作十个有关梦境的小故事。
十日谈
意大利小说家薄加丘的代表作,大约写成于1350—1353年间。它是一部百篇故事集,全书包括一百个故事,短的二千多字,长的不过万字。说故事的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十个男女青年,他们为了逃避1348年的大瘟疫,住在佛罗伦萨城郊一座庄园里,每天讲十个故事,在十天中轮流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好几天所讲的故事能各自构成一个具有共同思想的单元。这部作品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大胆地歌颂了一些青年的纯真爱情,提倡男女平等,抨击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包办婚姻;并以尖刻的讽刺揭露了当时僧侣的虚伪腐化,道德败坏。作品肯定了个人享乐的利己主义,把两性爱看成是人性最高的表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十日谈》的故事大都取材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拉丁故事集和东方寓言,它虽然由一百个故事组成,但不仅仅是一部故事集,作者突破了中世纪小说单纯说故事的方式,在描写自然风貌、勾勒人物特征、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有新的探索,用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巧妙地串连起来,使全书成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异常完整的作品,对以后欧洲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眼科锦囊
眼科著作。4卷。本庄俊笃(士雅)撰,成书于日本文政十二年(1829年)。此书首述作者发明之说;次论内、外障之证治,终揭眼科常用之方。作者力排五轮八廓之说,推崇西洋医学之解剖生理知识及眼病检查方法。指出: “近视为眼面凸隆,远视为眼面扁平,物像不能正常投影至视网膜所致。”将内障、外障分为真证、附证予以阐论,介绍症因、治则、方药均较详明。此外,并介绍治疗眼疾的一些特殊方法,如催吐、㗜鼻、灼艾法及放血灌水等。并指出“温泉害目”及摄生禁忌等。书末载眼科常用方剂凡115首。现存日本天保二年至八年(1831~1837年)芳润堂刊本,我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上海福瀛书局刊本等。
永庆升平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合集。分《永庆升平前传》、《永庆升平后传》两种。永庆升平前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永庆升平全传》、《永庆升平》。十二卷九十七回。不题撰人。据序知由姜振名、哈辅源演说,郭广瑞记录整理。成书于清光绪年间。永庆升平后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续永庆升平》。十二卷一百回。题“都门贪梦道人撰”。贪梦道人即杨挹殿,福建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绪二十年(1894)北京本立堂刊本,藏鲁迅故居;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书局石印本,藏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简青斋书局石印本,藏辽宁省图书馆。1988年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书局石印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丛书”排印上海书局石印本。小说以清朝初期镇压天地会八卦教的武装起义为主线,鲜明地表现出歌颂清王朝太平盛世、抨击农民起义的思想观点,宣扬了清王朝的“圣明”和“强盛”,儆惩人民不得“叛逆作乱”,以期封建统治长治久安“永庆升平”。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
所行藏经
巴利名Cariya^-pit!aka 。又译作若用藏。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riya^),即释尊之本生故事。分为七波罗蜜,收集三十五个本生故事。(一)施波罗蜜,计有大善见王(Maha^sudassana)、大典尊(Maha^govinda)、尼弥王(Nimi)等十本生。(二)戒波罗蜜,计有瞻箄耶龙(Campeyyana^ga)、摩登伽(Ma^tan%nga)、法天子(Dhamma-devaputta)等十本生。(三)出离波罗蜜,计有优怛阇耶王子(Yudhan~jaya)、受马那沙王子(Somanassa)等五本生。(四)决定波罗蜜,仅有铁密雅(Temiya)本生。(五)真实波罗蜜,计有鱼王(Maccha-ra^ja)、普明王(Sutasoma)等六本生。(六)慈悲波罗蜜,计有舒凡那沙马(Suvan!n!a-sa^ma)、耶卡拉惹王(Ekara^ja)等二本生。(七)舍波罗蜜,仅有摩诃洛马汗撒(Maha^loma-ham!sa)本生。又本书之注释收于达磨波罗所著之真谛灯(Paramattha-di^pani^)中。本书所列七波罗蜜,与巴利所传之十波罗蜜相较,则未列出相当于智慧、精进、忍辱等三波罗蜜之本生。所收三十五本生中,除大典尊、法天子二种外,余者在巴利文本生经(Ja^taka)约五百五十种本生中皆有相同之故事;与圣勇(梵A^ryas/u^ra )之梵文本生鬘所收三十四种本生相较,内容一致者有十二种。此外,本书各本生之叙述较之本生经之叙述,略嫌简略,或谓系自本生经摘录者。然本书之用语朴实,类似巴利文法句经之用语,而现存之本生经则显示曾受本书影响之痕迹。故两书中何者为根源,诸学者尚无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