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

作者:康德
判断力批判

康德 (1724—1804) 著。集中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与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两部著作一起,构成了他完整的哲学体系,分别论述了人的知、意、情三个方面。三者互相关联,情是沟通知和意的桥梁,处于中介地位。该书于1790年出版。分两部分: 《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判断力批判》。后一部分是他的自然观,前一部分是他的审美观。审美观部分的内容是他美学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审美判断力的分析”和“审美判断力的辩证”。在“审美判断力的辩证”中,他着力讨论了审美趣味既不根据概念、又要根据概念的“二律背反”,涉论的是鉴赏判断中的矛盾现象。关于“美的分析”,他分列了四个范畴: 质、量、关系和情状,以此界定美的特点。从质上看,美的特点是无利害感,从量上看,美的特点是“无概念而有普遍性”,即“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 从关系上看,美的特点是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指出了“纯粹美”、“依存美”的分别; 从情状上看,美的特点是没有概念的必然性,“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底对象”,审美主要凭靠悟性和想象力。在“崇高的分析”中,他具体分析了崇高和美的差异,探讨了美和艺术的关系,认为“通过以理性为活动基础的意志活动的创造叫做

猜你喜欢的书

后窗

后窗

短篇小说,伍尔里奇著。摄影记者杰弗瑞由于意外摔断一条腿,爱周游世界的他如今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百聊赖地过日子。时值纽约盛夏,周围邻居日夜都窗户大敞,闲来事的杰弗瑞总爱透过后窗观察周围的邻居们——一位体态迷人的舞蹈女演员每天都身穿胸罩短裤、迈着优美的舞步干家务;一位独居的作曲家经常坐在钢琴前创作;一对子女的夫妇常常在三楼阳台上消暑,每天把小狗放下去玩耍;二楼推销员苏先生的妻子久病卧床,不时可以看见两人口角;一楼的单身女子似乎总也找不到伴侣,被杰弗瑞称为“寂寞芳心”;一对新婚夫妇搬进公寓后就忙不迭地亲热,随即便放下窗帘,此后就难得亮相了……杰弗瑞也并不寂寞,因为如慈母般耐心照料他生活的护士斯泰拉和聪明美丽的女友莉莎常陪他聊天。一天,杰弗瑞看到对面窗口的推销员夫妇又发生了争执,当晚他就发现苏先生三次冒雨拿着大皮箱走出家门。第二天,杰弗瑞发现苏先生正在包裹刀和锯条,苏太太也从她卧病很久的床上消失了。三楼的小狗在楼下玩耍时,总爱在花坛边不停刨着什么……一切都令杰弗瑞不安。莉莎来了,她也注意到苏先生正在准备一个大箱子,还从太太包里拿出首饰、戒指,两个人由此得出苏先生杀人分尸的结论。于是杰弗瑞找来当警察的老友调查此事,但对面楼的房东却说苏太太乘夜车去外地疗养了,老友对杰弗瑞和莉莎的杞人忧天不嘲讽。过了不久,那只小狗被杀了,杰弗瑞、莉莎和斯泰拉再度紧张起来,为了找到真凭实据,两位女士决定亲自出马。莉莎在苏先生家中寻找证据时被堵在屋里,幸亏杰弗瑞及时报警她才免遭毒手,为了除掉后患,苏先生很快找到杰弗瑞,试图杀人灭口,正当两人扭打之际,老友带着莉莎和警察赶到,但杰弗瑞还是从楼上摔了下去。又一个白天,“寂寞芳心”小姐在作曲家的屋里欣赏他的作品;苏先生的住处在重新粉刷;又一只新的小狗出现了;女舞者和一个矮矮的士兵相恋了;新婚夫妇还是经常挂着窗帘……一切又似从前又有了改变。杰弗瑞的双腿都敷上了石膏,莉莎静静地伴在他身边。

沈菊人医案

沈菊人医案

《沈菊人医案》,清·沈菊人撰。分上下两卷。上卷列病症35门,下卷列病症22门,共收医案481例。

伤寒论翼

伤寒论翼

《伤寒论翼》,伤寒著作,2卷。清代柯琴(韵伯)编撰,成书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伤寒来苏集》组成部分之一,是辅翼《伤寒论》学习之论著,故名。柯氏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认为《伤寒论》中最多杂病夹杂其间,故主张伤寒与杂病合论。并指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本于此,本书上卷列述“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并启微”、“风寒辨惑”;下卷提纲挈领地阐述六经分证及温暑、痉、湿等病,并介绍制方大法。

黄绣球

黄绣球

章回小说。近代颐琐著。小说主人公名黄绣球﹐“黄”指黄种人﹐“绣球”意为“绣成一个全地球”﹐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表。她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维新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她感化了两个女尼﹐通过她们四处讲唱﹐团结了一批人﹐与丈夫分头开办了男女学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焕然一新。继而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继任﹐摧残教育﹐倒行逆施。最後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炙毂子诗格

炙毂子诗格

唐代诗论著作。1卷。王叡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王叡为晚唐人。在晚唐、五代的各种“诗格”中,本书所出较早,且较少芜杂琐碎之病。书中内容,先“论章句所起”,举例诗以证三、四、五、六、七、八、九言诗的肇端;次标诗的体式,共列三韵、连珠、侧声、六言、三五七言、一篇血脉条贯、玄律、背律、计调、双关、模写景象含蓄、两句一意、句病、句内叠韵等14体,每体均引诗为例,并附有简短解释。本书以初学写诗者为对象,理论价值不高。有《格致丛书》等本。

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

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后,第一次系统完整地以文集的形式反映雷锋成长过程的著作。全书收集了雷锋从1959年到1962年所写的121篇日记, 约45000字,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的雷锋遗留下来的9本日记为依据,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已发表过的日记摘抄相对照,又另外增抄一部分编辑而成。日记是雷锋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真实记录,处处都闪烁着他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它的出版发行,为当时人们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研究探讨雷锋的成长道路和他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