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书(中英双语)

作者:葛拉西安
智慧书(中英双语)

《智慧书》是17世纪西班牙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著作,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推崇,与《君王论》《孙子兵法》一起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三部奇书”。此书汇集了300余则绝妙的处世箴言,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智慧与谋略。这些宝贵箴言历经数百年仍煜煜生辉。其文字言简意赅,对人性剖析深刻,在谈论道德问题方面更是极为精妙,显示出葛拉西安超越时代的智慧。它以一种令人感到惊异的冷峻、客观的态度,极深刻地描述了人生的处世经验,为读者提供了战胜生活中的尴尬、困顿与邪恶的种种妙策。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生格言,人们不仅获得了克服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逆境的良方,更能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洞察力。《智慧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它深刻地描述了人生的处世经验.为读者提供了战胜艰险、提升自我的良策。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这是一本随时都能用上的书,是一位终身伴侣。在人类的处世哲学书中,此书是绝对的独一无二。”

章节列表

升序↑

葛拉西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觚不觚录

觚不觚录

笔记。明王世贞(1526—1590)撰。一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书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凡五十五条,近万字。作者感于世风日降,可叹者多,故取孔子伤“觚之不复旧觚”之意名书。专记明典章制度,尤详于今昔沿革。如徐学谟《博物典汇》曾载高拱考察科道,被劾者二十七人,并载名氏,当时论者即谓徐谙于故事,而本书更详及诸人所以被劾之故,于情事首尾较完具,为徐书所不及。所记朝野轶闻,如谓大朝会时为便于奉旨捕人,独锦衣卫不冠朝服之仪制、某朝臣谄媚刘瑾,尊为恩主老公公之丑态,均暴露出明中期廷杖、诏狱之残酷及宦官之专横,虽涉琐屑,颇可补正史之不足。作者为文学巨擘,弱冠登朝,数踬数起,阅历既深,见闻多确,故所叙录,于了解明代政治颇多助益。且文笔生动传神,具浓郁文学色彩。有《宝颜堂秘笈·续集》、《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和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本。

道德玄经原旨

道德玄经原旨

道德玄经原旨。亦称道德经原旨、老子原旨、玄经原旨。元杜道坚撰。四卷。前有黎立武、账与材、牟巘、徐天佑等人序官。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玄经原旨序元杜道坚注。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注折衷儒老,杂以道教。

红的日记

红的日记

短篇小说集。冯铿著。收短篇小说18篇。发表于1931年《前哨》1卷1期。《红的日记》采用日记体的方式写红军女战士马英六天的战斗生活。拥有四百多个战士的一个团与农民赤卫队一道,攻占了T城。他们发动群众处决了土豪劣绅,把他们的财产登记在册,并开展了广泛的政治宣传工作,组织了“五卅”纪念活动,成立了T城苏维埃,最后又去围攻C城。小说的女主人公马英刚从学校参加部队,待人热情,工作认真,战斗勇敢,在革命斗争中处处爱护同志,但认为革命的女战士不应该向男同志表示感情,反映了作者摒弃当时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公式。作者不追求故事情节,也很少注意艺术加工,但主人公形象相当鲜明,是国统区最早介绍工农红军战斗生活的短篇。

台湾外记

台湾外记

清初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称《台湾外纪》、 《台湾外志》、 《赐国姓郑成功全传》。三十则。康熙五十二年刊求无不获斋刊本,三十卷,后来的坊刻本亦题“求无不获斋刊”,并为十卷,嘉庆六年谢氏修辑之手抄本,为五十卷一百回。作者江日升,卷首有自序,署“九闽珠浦东旭氏江日升识”,另有陈祁永等序。江日升字东旭,清康熙年间福建人,书写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参见附录小传。历史著作。作者江日昇,字敬夫,号东旭,福建同安人。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亲临台湾,后据耳闻目睹及《先王实录》、《海上见闻录》、《郑成功传》等书撰成此书,凡10卷,29万字。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

金词别集。6卷(原缺卷4—6,仅存3卷)。蔡松年撰,金魏道明注。蔡松年字伯坚,家乡别墅有萧闲堂,遂自号萧闲老人。“明秀”为其别墅一小石山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萧闲集》6卷,今已不传。《明秀集注》有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清人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据金残本《明秀集注》3卷辑词72首钞刻。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又据《中州乐府》补10首,据《阳春白雪》补2首。唐圭璋《全金元词》据《滹南诗话》又补断句2则。金人元好问《中州乐府》谓“百年以来,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金史》亦称蔡松年“文词清丽,尤工乐府”。蔡松年的词,风格接近苏轼豪放中超旷简远的一面,主要抒写“萧闲”淡泊的襟怀。

坦庵词

坦庵词

又名《坦庵长短句》。词别集。南宋赵师侠(一作“师使”)撰。一卷。师侠,字介之,新淦(今属江西)人。燕王德昭七世孙,淳熙进士,曾为江华郡丞,宦迹遍及湘、赣、闽。与叶梦得有交往。此集收词一百五十四首,为其门人尹觉编成。毛晋以为其词“多富贵气”。另一面,词人虽为宗室子弟,然长期浮沉于州县下僚,志趣高洁,思慕山林、摹景状物,有自然淡远之特色。故毛晋亦评此集立于词林可以“存一淡妆,以愧浓抹。”如“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传世版本,有北京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抄本、天一阁藏抄本、汲古阁刊本、陆贻典校本(北京图书馆藏书)、《四库全书》本。《全宋词》收其词54首。赵师侠词风致淡远,但内容与意境均时见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