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人阿里埃尔

作者:别利亚耶夫
飞人阿里埃尔

《世界科幻名著经典系列:飞人阿里埃尔》是由外国文学作家A·别利亚耶夫创作的优秀外国文学作品。《飞人阿里埃尔》讲述:在印度有一所英国殖民者开办的神秘学校,专门从世界各地诱拐儿童,然后用残酷的手段把他们“造就”成具有“特异功能”的学生,利用他们进行蛊惑人心的宗教宣传,维护殖民者的统治。飞人阿里埃尔是这所学校“创造”出来的奇迹之一,但他不甘受人利用,在获得飞行能力之后冒险逃离了学校,去寻求美好自由的生活。可是,无论是在殖民地的印度,还是在大洋彼岸,他的特异功能总是被恶人利用。阿里埃尔进行了反抗,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险,但追求自由的信念愈加坚定……

猜你喜欢的书

崧庵集

崧庵集

宋诗别集。李处权撰。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40注其《送二十兄还镇江》诗称:李处权“有《崧庵集》,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以诗名”。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其《崧庵集》10卷,其余诸家书目均未著录。其集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其诗赋,编为6卷。作者自序说:“五十年间作古赋五、古诗三百、律诗一千二百、杂文二百、长短句一百,平生之力尽于此矣。”可见其作品散佚甚多。此集卷首载作者之弟李处全序及作者自序,书后附邵骥跋。李处全序谓作者“绍兴甲子而后,齿益高,家益贫,用心益苦,句法益老,始与少作不类”,正所谓覃思吟咏、老而愈工。《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五言清脱浏亮,略似张耒,七言爽健伉浪,可拟陈与义,在当时实一作手。”

正一修真略仪

正一修真略仪

《正一修真略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宋或隋唐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论述传授及修行三洞符箓契券之科仪阶次。内称道士授受宝箓,必须依科次第,明晓阶秩,详审义目,解其要旨,然后依法修行,方能符合仪轨,至诚感神。书中将道教宝箓分作四等,每一等包括符箓、仪注、契券数十种,皆详列其篇目、阶次,并简述授箓持之要旨和诀法。首先列举《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该部包括二十四阶符箓及真券、科仪。受持正一盟威箓乃学道之初步。其次进受洞神宝箓(原文缺佚)。再其次言受持洞玄宝箓之诀法。再其次言修行上清箓二十四阶,仅列举上清符箓契券之篇目。最后为修写经箓诀,略述修写三洞经箓之仪法。本书所列各部符箓契券之篇目和阶次,出自《正一经》和《三洞奉道科》。但授度科仪较为简略。

不得已

不得已

清杨光先著。二卷。顺治十七年(1660),向礼部上《正国体呈》,控告传教士汤若望“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礼部未准。康熙三年(1664)上书《请诛邪教状》,告汤若望造妖书和谋反。汤若望由是下狱。四年,被特授钦天监监正,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五次上疏辞职,未准。因辑其前后所上的书、状、论、疏,为上、下两卷。上卷除上述之文外,还有《辟邪论》上、中、下三篇,《摘谬十论》等。下卷有《孽镜》等文。杨、汤一案是清初天文学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对天文学的发展和对国家的政治、宗教以及西方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有一定影响。本书是斗争中的一方的文献结集。与之相对的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类思针对《不得已》所作的《不得已辩》,一卷。其后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又曾加以修订。《不得已》在清代流传很少。光绪十五年(1889)出版荆楚挽狂子重辑的《不得已辑要》一卷附一卷本。直到1929年方有据清抄本影印的两卷本。利类思《不得已辩》有康熙四年版,八年南怀仁修正本。

胡适致友人书

胡适致友人书

《胡适致友人书》包括上中下三册。主要收录胡适与友人之间的通信,包括钱玄同、王国维、蔡元培、陈独秀、傅斯年、吴敬恒、张元济、周作人、罗家伦、林徽因、沈从文、凌叔华、零失球、赵元任等大师友人,也包括时任的编辑同行等,书信中既有对学术、思想方面的探讨,也有对社会时政的讨论,可以说是最为真实反映胡适思想的一手材料。同时,也是分析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

经稗

经稗

十二卷。清郑方坤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之曰“稗”,犹如正史之外别有稗官所记。汉代传经,专门授受,自师承以外,罕有旁征,故治此经者,不通他经,即便同治一经,也因师承不同,此师之训故不同于他师,这样专而不杂,才能对一部经典有较深入的钻研。自东汉郑玄淹贯六艺,参亘钩稽,旁及纬书,又多采摭,经学之有考证自此始。宋代诸儒,只有朱子穷究典籍,其余研求经义者,大都断之以理,不大阅读经籍。当时方坤荟粹众说,对经籍的研求颇为有益。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卷,宋惟净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