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与病态

作者:康吉莱姆
正常与病态

《正常与病态》一书是康吉莱姆的成名作和“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作品”(福柯)。在书中,康吉莱姆对医学中的“正常”的意义进行哲学反思。《精神译丛:正常与病态》的第一部分对正常与病态的规定性进行历史研究,继而对19世纪的医学思想中有关正常与病态的教义进行了考察。第二部分则是对“正常”与“病态”的批判性分析。全书勾勒出“正常”与“病态”被建构的轨迹。《正常与病态》是20世纪科学史哲学的名著,更是当代知识话语理论的诞生地。

康吉莱姆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李铁君文钞

李铁君文钞

2卷。清汉军旗人李锴撰。收录所著文章,计赋、论、序、跋、书、记、表、传等14类,凡80篇。可资了解清代满族思想文化发展之参考。有《辽海丛书》本。

太上元阳经[敦煌本]

太上元阳经[敦煌本]

亦称《太上灵宝元阳妙经》。道教经典。成书于南北朝。原书至少应有十八品,《正统道藏》所收仅七品,分十卷。(1)P.2450。首尾均残,存 一百二十行,见于《道藏》本卷四。(2)S.3016。首部残,尾题“太上元阳经卷第十”,存一百三十余行,不见于《道藏》本卷十。(3)P.2366、台北中央图书馆4717。二件内容相同,前者保存较完好,存二百二十二行,首行题“太上元阳经观山品第十六”,七十五行题“太上元阳经净土品第十七”,一百六十四行题“太上元阳经庄严品第十八”,三品均不见于《道藏》本。此经分品叙说道教义理,内容及行文皆袭取佛教《妙法莲华经》、《佛说无量寿经》,改说经者释迦牟尼之名为元始天尊、妙乐真人等,“佛”字改作“仙”字。北周释道安《二教论》、甄鸾《笑道论》、唐释法琳《辩正论》对此皆有批评。

订正太素脉秘诀

订正太素脉秘诀

脉学著作。2卷。明张太素(青城山人)撰。撰年不详。此书结合五运六气、脏腑生理病理论述诊脉方法,将浮、滑、实、弦、洪和微、沉、缓、伏、涩10种脉象分为五阳脉和五阴脉两类,分别叙述其所主病证及脏腑病理变化,所言多据五行生克之理,且列有四时正常脉象和病理脉象。书中又将脉象分为轻、清、重、浊4种,称之为“四营脉”,谓可测人之贫富贵贱,后世医家对此说颇多批驳。现存版本有明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等。《太素脉》复为裘吉生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作《订正太素脉秘诀》。

周易口诀义

周易口诀义

六卷,唐史徵著。其书缺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余皆存。《崇文总目》与《读书志》皆谓此书是直钞注疏,以便讲解,故名《口诀》。《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大旨,乃采择旧说,诠释《周易》经传大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永乐大典》载徵《自序》云:‘但举宏机,纂其枢要;先以王《注》为宗,后约孔《疏》为理。’故《崇文总目》及晁氏《读书志》皆以为直钞《注疏》,以便讲习,故曰‘口诀’。今详考之,实不尽然。”遂举书中所引汉魏以来《易》说二十二例,认为:“多出孔颖达《疏》及李鼎祚《集解》之外。

杜阳杂编

杜阳杂编

唐苏鹗撰。三卷。鹗字德祥,武功(今属陕西)人。光启进士。著有《苏氏演义》。是编乃受王嘉《拾遗记》、郭子横《冥洞记》及诸志怪小说影响,搜访国朝故实,精选编成一帙。成书于乾符三年(876),因武功县境有杜阳城、杜阳水,故取为书名。上卷十五条,中卷二十条,下卷十三条,共四十八条,约一万六千余字。所记起自代宗广德元年(763),下迄咸通十四年(873),凡十朝一百一十年唐代社会故事, 杂记代宗迄懿宗十朝事,尤多关于海外珍奇宝物的叙述,其中颇多传闻、虚构的故事。他用繁缛艳丽的文采,讲说荒诞无稽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唐代传奇文学的一个支流。书中材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况有一定价值,并可供研究时参考。《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皆著录为三卷,五十二条。有《稗海》、 《说郛》、 《五朝小说》、 《唐人说荟》、 《唐代丛书》、 《学津讨原》、 《古今说部丛书》、 《广四十家小说》、 《笔记小说大观》、 《丛书集成初编》与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等版本。《太平广记》采本书三十五条,条末注云“出《杜阳编》”,盖简称或别称。

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

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职官志。凡历代置官在今江苏方域者,如州郡或为府路及省司道县,汉至南朝封国则有相或有诸卿,或三卿以下,见正史百官公卿表、百官志、职官志、三通、会典者,皆汇辑为考,重复者删,曰职官表。几自县令以上有年月名氏可纪,见正史、实录及郡县志,省、志若建康实录之类者,皆仿汉书百官公卿表式,分格列表,其武职可表同。宋景定建康志有官表,吴郡志,镇江志纪官员拜免,亦同详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