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美食词典

作者:大仲马
大仲马美食词典

被誉为“文坛火枪手”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其作品《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自从被翻译成中文以来,长销不衰。这本《大仲马美食词典》正是大仲马的临终之作。本书是一席由一个个词条烹制而成的文学大餐,法国的一切美食以及与美食相关的东西都囊括在内。与传统词典古板的写作方式不同,大仲马在制作词条时加入了很多文学因子,凡与美食相关的名人逸事、神话传说、笑话、史料均在收录之列,趣味盎然,让人不忍释卷,被普遍评价为“好看,好用”,成为法国文学和法式美食的传世之作。即便没读过我所有的作品,至少也应该留存这本。我爱上烹饪,一如我爱上诗歌,是天赋使然。其中一样——我指的是对诗歌的爱好——注定会让我破产,而另一样能给我带来财富,我至今仍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发财呢。我很开心地看到,我在烹饪艺术上如此之快就出名了,甚至盖过了我在文学方面的名气。感谢上帝!我能在一个新的领域有所成就,我遗赠给子女的不仅仅是书——那些书他们可以受用15到20年——还有锅瓢碗盏,这才是他们受用不尽的,而且还可以遗赠给他们的后代。我迟早会为了掌勺而封笔,这是在为我一座新的丰碑奠基,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谁敢说一个全新的大仲马不会英名长存、赛过贺拉斯……——大仲马中国五千年

猜你喜欢的书

记海错

记海错

记述胶东沿海海产品的古籍。清嘉庆进士、栖霞人郝懿行所著。该书写成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自序中有:“余家近海,习於海。久见海族亦孔之多,游子思乡,兴言记之。”由此可知是记载故乡的海味产品。海错是指海味繁多之意,书中所记海产品达四十多种,皆以品名为题,逐一详述其形状、产地、产时、食法、储存法等,并对若干品种加以考证、辨析。其品种有:嘉鯕鱼(加吉鱼)、土肉(海参)、䖳(海蜇)、老般鱼、鲳鱼、紫菜、银鱼、牡蛎、青鱼、海肠等。都是胶东沿海产品,为研究当地海产资源的重要参考读物。

诚斋挥塵录

诚斋挥塵录

一卷。 伪题宋杨万里 (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塵录》中摘出数十条,重新编辑,改为《诚斋挥塵录》。书中凡遇王明清自称其名之处,皆改为杨万里的字号。杨万里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性格刚直,不会剽窃他人之书以为己著。此书当为书贩伪作,借用杨万里之名。此书最初由左圭收入 《百川学海》,题为 《挥麈录》二卷。后又在“挥麈录”前加上了杨万里的号“诚斋”二字。今传还有 《学海类编》丛书本。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标为“通俗小说”。它“不但是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且也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全书共16章,以太行山区的一个村庄的几度变迁,反映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山西农村的阶级斗争。作品涉及了抗战以来山西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张铁锁是作品的主人公,他被以李如珍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害得倾家荡产、流落他乡。后来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和地主斗争,几经曲折,最后终于惩处了李如珍,得到了翻身解放。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势力凶残狠毒的本质,歌颂了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忠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作品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它显示了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作品结构完整,情节跌宕交错。表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评书的特点:朴素、简洁、明快;语言是来自群众的口语而又经过加工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泛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质朴而醇厚,……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此书曾先后被改编为话剧、曲艺等,并译成几国文字流行于国外。

哀台湾笺释

哀台湾笺释

本书(一册八○面四八、○○○字)全一卷,原题为「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抄本;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但凭所题,殊难断定李鹤田为「哀台湾」作者,抑为笺释者。至鹤田为何许人?亦无法查考。本书正文为一首古诗,长达一千零二十七字;咏自甲午战后割让台、澎至台民抗日失败,凄怆感慨,充分宜达故国山河之沉痛。笺释之文,除引据旧籍以明诗中所用典故之外,并采取「中日战辑」及「中东战争始末」所记指陈事实。书末,今附录古今体诗七十一首,乃选自曲阜鲁阳生(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按甲午之役割地赔款,国内舆论愤激,对当事者颇多责难。孔编博采此类文字,次为章奏、论议、诗赋三门。选诗中「吊台湾四律」之作者陈季同,乃为当日「台湾民主国」从事抗日之外交主持者。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仁王护国般若仪轨、仁王念诵仪轨。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解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之文句,并说明仁王经法曼荼罗建立之仪则及修法次第。分五科,即:(一)明五菩萨现威德,(二)建立曼荼罗轨仪,(三)入道场仪轨,(四)释陀罗尼文字观行法,(五)陀罗尼观想布字轮。在缩刷大藏经中,本仪轨分为二卷。又不空所译仁王般若念诵法系整理本仪轨第三入道场仪轨以下而成一卷,其文稍异,亦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