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假设

作者:彭加勒
科学与假设

法国马赫主义者彭加勒的著作。1902年出版。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四部分14章。第一部分论“数与量”,包括第一章数学推理的性质,第2章数学量与实验;第二部分论“空间”,包括第3章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第4章空间与几何,第5章经验与几何;第三部分论“力”,包括第6章经典力学,第7章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第8章能与热力学;第四部分论“自然界”,包括第9章物理学中的假设,第10章近代物理学之理论,第11章概率计算,第12章光学与电学,第13章电动力学,第14章物质的究竟。 在这部著作中,彭加勒从算术和几何学,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科学,来论证公约、假设以及感觉关系是衡量科学客观性的标准。在导言中说,假设在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数学及其相关的科学中,所谓假设就是指公约和定义。 彭加勒说,数和量并非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是我们首创的;几何学的基本原理不是来自经验,而是一种公约;力学虽然比较直接依赖于经验,但还含有几何公设的公约性;物理学虽然同以上各门科学不同,但同样是假设在起作用。在这里彭加勒谈到概率计算,说明“在许多情况中,物理学家的地位有如赌博者,只盼望幸运”,就是说,“一切预见的事实只是大概的。一种预见无论如何稳固,我们决不能绝对确信它不致被实验所推翻”。而概率计算之

彭加勒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保生心鉴

保生心鉴

明代铁峰居士撰,一卷。作者姓氏生平无考。序云作者于弘治十八年 (1505年) 得 《圣贤保修通鉴》,深加契爱,惜其“简而未祥,微而不著”,遂参诸医经、月令等书,正讹补略,并采用《活人心法》,令人缮形摹写,绘图三十二幅,纂为一帙,使有心者保养心元,不致轻耗。书成于正德元年 (1506年)。首为《修真要诀》,主要是选辑《保修通鉴》、《内经》、《运气论奥》等十种古籍中有关著录,并附五运六气枢要、六十年统运、四时气候、主气、客气、脏腑配经络、脏腑配四时等图; 次为《养生总论》及《二十四气导引图》等; 末附朱权的《法人心法》。作者认为,摄生之道以修养为第一,医药为第二,导引为第三,故对保养真元修心养性较为重视。书中所辑养生理法较详,文图并茂,对于研究养生学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太清二十四气水火聚散图》(目录中简称《二十四气导引图象》)等,在后来王圻的《三才图会》、高濂的《遵生八笺》等名著中均有收录,或称为 《二十四气坐功法》,或称为《陈希夷坐功》。有《寿养丛书》本。据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 《猗氏县志》载,明代令狐鎴曾撰有 《保生心鉴》,或即本书。鎴字仲平,山西猗氏县人。

燕山外史

燕山外史

章回小说。清陈球著。八卷。是 书以明代冯梦祯《窦生传》为素材敷演而成。书 叙明永乐间燕人窦绳祖游学嘉兴,恋贫女李爱 姑,爱姑感其情,以身相许。不久,窦为其父所 迫与临淄宦族联姻,遂一去不返。爱姑被金陵 盐商所骗,辗转沦落青楼,幸侠士马遴相助,得 归窦生。然窦妻甚妒,对爱姑百般凌辱,窦生不 能堪,携之乘夜出逃,遇乱离散。窦生归里,财 产已空,妻厌贫求去,不久爱姑亦归。窦生及 第,官至山东巡抚。爱姑生一子,寻觅乳母,竟 为前妻,窦仍优容之。后窦生偕爱姑尸解仙去。 全书通篇用骈俪文体,独树一帜,文字简奥,情 节曲折,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谓其“语必四 六,随处拘牵,状物叙情,俱失生气”。约成书于 嘉庆四年(1799),初刻约在嘉庆十六年。另有 光绪初傅声谷注释本、光绪五年(1879)上海广 益书局傅注石印本、光绪十二年重刊本(以上 作八卷)、光绪三十二年上海江左书局石印本、 民国三年(1914)醉经堂书庄石印本(以上作二 卷)、民国十九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本、民国 二十年上海大中书局傅注铅印本(以上作四 卷)。近有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济颠禅师语录

济颠禅师语录

明代幻化神魔长篇小说。不分回。沈孟泮著。明隆庆三年(1569)四香高斋平石监刻本,全名为《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题“仁和沈孟泮述”。明嘉靖年间晁瑮《宝文堂书目·子杂类》已著录有《红债难济颠》的话本,与此内容接近。叙济颠禅师的故事。南宋高宗时代,国清寺一罗汉到李茂春家投胎为子,名修元,18岁父母双亡,出家当和尚,法名道济,在别人眼中成为疯颠,又称“济颠”。他经常带领儿童们唱山歌,天真烂漫。他不爱钱财,生活无拘无束,经常吃酒,到处遨游;醉后与妓女同眠,一夜无染。因破戒被首座辇出寺,到净兹寺当了书记僧,3天内从皇后处化来3千贯钱修缮殿宇。然后又到处流浪,一去数月不归。但新长老再不许济颠回寺,济颠作诗骂他。济颠写募缘榜疏,化朝廷3万贯重修寺院,再化3千贯修整两廊影壁。他路救孝子免雷击;为人治疾,一文不收。他一顿吃三四十碗酒,常醉卧街头。冯太尉把他带去询问,他写了供词并诗,因而得释放。他预知未来,推知过去,处处为善良的百姓解难。他只给徒弟留下一张牒疏,无一点衣钵。济公坐化后,屡屡显圣。

古史考

古史考

三国蜀谯周撰。二十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作者以为司马迁《史记》中对周、秦以前的记载不专据正经,因而另外凭借旧典而作此书,以纠其谬。原书早佚。清章宗源有辑本一卷,收入孙星衍《平津馆丛书》。从这些片段的文字看,其中有许多古代文物制度及创造发展的记叙,亦含有某些神话因素。

史传三编

史传三编

《史传三编》是清人朱轼和蔡世远主持编纂的《历代名儒传》、《历代名臣传》和《历代循吏传》的合称。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这部书辑录了自汉至元名儒8人、名臣22人、循吏119人,有传有论。这部书的问世和传世,为研究中国历史人物和中国历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成于雍正六年(1728)。时《明史》尚未成书,故所录至元而止。 《名儒传》由李清植撰,上起田何、伏生、申公诸人,中及董仲舒,韩愈渚人,于宋则胡瑗、孙复诸人,共八十九人。《名臣传》由张江等撰,所列凡一百八十人,续编又三十九人。《循吏传》由张福昶撰,所列一百二十一人。全书由朱轼裁定, 蔡世远参加商榷。 前有朱,蔡总序二篇,又三编各有专序。以阐扬理学为宗旨,颇欠赅备。

阿弥陀经注

阿弥陀经注

阿弥陀经注,一卷,清郑澄德、郑澄源注并序,许樾身序,内题修西定课,并附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