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乌合之众》是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章节列表
升序↑勒庞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之争
本书收录了C.S.路易斯就古今之争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有条主线,即古今之争或古今之别。路易斯针对现代性中的问题提出,不懂古今之争,反思现代性只能流于以近期新流行的“后现代”思潮反“现代”这一粗俗模式,并对之予以伦理性批判。书中所选文稿,包含无数精彩论断。无论是对生命图景的比喻性描绘,还是对日常生活难题的独到观察,都饶有趣味而发人深省,甚至直击人心;路易斯对“古今之争”的见解,也无疑有利于治疗我们的“时代势利病”。
韵补正
清初顾炎武撰。成于康熙五年(1666)。不分卷。顾氏在撰写《唐韵正》之后,遂作此书以正宋吴棫《韵补》之得失。 《韵补》内容可分为二:1是收录古人用韵而今韵不收的韵字;一是论206韵的古音关系。此书对二者均予是正。首先,逐字考辨吴书所收之字。依内容异同分别若干门类:一,所收与古音相合的;二,不合古音的;三,虽不合古音而又见于《诗》、《易》方音用韵的(此为存疑条);四,四声递转,吴氏本不必收录的;五,“入声转用”的(此见于去声阴声韵中)。进而逐韵考订吴氏所论206韵古音相通关系。其与吴书意见相同的,则列而不论;意见不同的,则列而正之。其中有吴氏认为与此通而顾氏认为当与彼通的,如江韵;有一韵当析其半而吴氏未析的,如庚韵;有古韵部当立与否的,如尤侯幽。但真以下14韵,吴氏分真、先二部,顾氏虽不分,却无异议。此书对吴书的功过是非,都能尽其所知给予指出订正,态度公允,条理清晰,考订详谨。此书有连筠簃丛书本。《音韵学丛书》、《丛书集成初编》都收有此书。
辛弃疾词集
宋代词集,作者辛弃疾。五卷,补遗一卷,该书收录了辛弃疾的《汉宫春》、《满江红》、《水调歌头》等词。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三国史话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完全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本书文字流畅,是一部难得的三国普及读物。
四书留书
明章世纯撰。六卷。世纯字大力,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元年(1621)举人,官至柳州府知府。闻起义军攻陷京师,悲愤而卒。世纯与艾南英、罗万藻、陈际泰并称“临川四家”。其中《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上、下各一卷,《孟子》上、下各一卷。对四书重要章节大旨进行阐述。书前有天启丁卯年(1627)章世纯所著的《序》,后有世纯自作《四书留书跋》。仿刘敞《春秋意林》的体例,分章发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纯与艾南英、罗万藻、陈际泰号临川四家,悉以制义名一时,而世纯运思尤锐。其诂释四书,往往於文字之外标举精义,发前人所未发。不规规於训诂,而亦未尝如讲良知者至於滉漾以自恣。扬雄所谓“好深湛之思”者,世纯有焉。
石璞质禅师语录
二卷。清超质说,明嵩等编,钱广居序,王掞序。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嗣佛古闻。收住香林禅院、曹溪禅院语录、颂古、佛事、机缘、赞、诗偈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