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
作者:黑格尔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重要哲学著作。写于1805至1806年之间,1807年出版。该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也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总导言,奠定了他哲学体系的初步基础。马克思称它为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的产地和秘密” 。全书包括《序言》、《导论》和《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三篇正文。作者以其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和原则,阐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五个发展阶段,即: 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书中描述了一般科学或知识的形成过程,“伦理精神”就是这个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作者把伦理看作真实的精神,区别了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论述了国家、家庭和个人道德,以及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义务。黑格尔反对个人主义,强调伦理的国家和全体。指出,个人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得到快乐。作者反对“为义务而义务” 的观点,认为纯粹的动机缺少感性和现实性,而感性是对义务的否定,感性是属于物质的方面。指出,在伦理行为中,利己与利他、保存与牺牲、此岸与彼岸,应该是统一的。善与恶也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个人欲望应当符合理性,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黑格尔还认为,道德行为不是从属于情感,道德是有意识性的,它依赖于对真理的认识。他指出,德
章节列表
升序↑- 序言:论科学认识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 序言:论科学认识 二、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 序言:论科学认识 三、哲学的认识
- 序言:论科学认识 四、哲学研究中的要求
- 精神现象学导论
-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幻觉
-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
- 一、力与力的交互作用
- 二、力的内在本质
- 三、无限性
- 第四章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 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
- 二、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的意识
-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 一、观察的理性
- (a)对自然的观察 Ⅰ.对无机物的观察
- (a)对自然的观察 Ⅱ.对有机物的观察
- (a)对自然的观察 Ⅲ.将自然当作一有机整体来观察
- (b)对自我意识的纯粹自身及其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逻辑规
- (c)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
- 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 (a)快乐与必然性
- (b)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 (c)德行与世界进程
- 三、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 (a)精神动物的王国和欺骗,或事情自身
- (b)立法的理性
- (c)审核法律的理性
- 第六章 精神
- 一、真实的精神①;伦理
- (a)伦理世界;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男人和女人
- (b)伦理行为;人的知识与神的知识;罪过与命运
- (c)法权状态
- 二、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
- A.异化了的精神的世界
- (a)教化及其现实王国
- (b)信仰与纯粹识见
- B.启蒙
- (a)启蒙与迷信的斗争
- (b)启蒙的真理性
- (c)绝对自由与恐怖
- 三、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
- (a)道德世界观
- (b)倒置①
- (c)良心,优美灵魂,恶及其宽恕①
- I.良心是在自己本身内的自我的自由
- Ⅱ.良心的普遍性
- 第七章 宗教
- 一、自然宗教①
- 二、艺术宗教①
- (a)抽象的艺术品
- (b)有生命的艺术品
- (c)精神的艺术品
- 三、天启宗教
- I.天启宗教概念的前提
- Ⅱ.绝对宗教的简单内容:上帝化身的现实性
- Ⅲ.绝对宗教的概念的发展
- 第八章 绝对知识
- 译后记
- 附录:原书目录
猜你喜欢的书
太白经
太白经,撰人不详。书中引述唐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当出于唐末五代。《道藏子目引得》着录此书即施肩吾撰。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修炼金丹之道。首先讲述《黄帝九鼎神丹经》源出及传授,并指出有十种人可传丹经,十种人不可传丹经。其次论述炼丹须具备「十全」方可成丹。所谓十全即择地、备材、直时童子性灵、炉灶合式、鼎器如法、识真药采时、(第七缺)、洗濯药材、四象五行配合入鼎、水火依时合卦。书中又引《四明先生传》,假借四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论述配合银、铅、砂、汞等药物入鼎之原理。其次又引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论述金丹之术「其要在神水华池」。所谓神水华池盖指铅母,炼丹时须从中采取黄芽真铅,交感龙虎,颠倒乾坤。但书中用语隐晦,不明言龙虎交感之方法诀要。全书所述丹道,似为外丹,又似内丹派之阴阳丹法。
还乡记
这篇散文可以看作是柔石对他的还乡过程中情形的真实描绘,这篇作品的基调是明朗的、几乎可以说是欢快的,它一扫《旧时代之死》中朱胜龋似的抑郁和绝望。最重要的,柔石后期作品风格的转变在这篇散文中有完整清晰的体现。文中一共十二节,描写不同的场景,采用随见随录的形式,手法基本上是写实的,视角也是客观的。文中一开始描写了官舱中富人阶级的凶狠和无聊,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穷人的苦难和辛酸。后面忽然一转,写到家乡宜人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字里行间表现出欢欣和愉悦。
李煜词集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百法明门论赘言
百法明门论赘言,一卷,唐窥基注解,明明昱赘言,相宗八要解第一。
石关禅师语录
清 说,芳桂等编(依驹本印),一卷,本卷收序、上堂、小参、机缘、赞、拈、颂、偈、诗、行实、小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 (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晓本”。成为明临安东天目昭明寺沙门。辞世有偈云:“生来死去空华,死去生来一梦”。所撰 《无趣老人语录》,详载生平学法心得言断。对了解如空法学言行很有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宝梦堂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