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之门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猜你喜欢的书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利
本书是爱默生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爱默生精道的散文名篇,如《自然》《美》《自然》《力量》《文化》《伟人》等,爱默生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先知与探索者”。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思想与文章至今仍使人感到清新爽朗。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文学欣赏价值。
南华真经新传
二十卷。宋王雱(1044—1076)撰。王雱字元泽,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博学多识,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熙宁四年(1071)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参加撰修《三经义》,升天章阁待制。熙宁九年,迁为学土,后以病辞官,未几卒,年仅三十三岁。撰有《老子训传》、《佛书义解》、《南华真经新传》等。唐天宝元年(742)诏号庄周为南华子,《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王雱此书,是为解《庄子》。前人注《庄子》者,有晋代向秀、郭象等。王雱撰此书的体例,略仿郭象注本,而更加简约其词,标示大意,不琐屑诠释文句。内七篇注之较详,外十五篇、杂十一篇注之较简。除《逍遥游》外,以下诸篇都有题解,概括通篇大意。其诠解《庄子》,大体以庄释庄。但也偶有会通儒佛之言。例如,以“逍遥”况佛家之“身通法界”,以“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比孟子的“不加不损”、佛家的“不增不减”,称“缘督以为经”,是儒家的中庸之道等。全书不言神仙丹道炉火之事,大略叙述庄子以道为宗为本。认为道是无方无物,寂然冥运,而万物没有不由之的。至于人体道,其要在于无我。又以体用讲道,认为道体无形无名,无内无外,因为道体无所用,所以为众用之祖;圣人穷理尽性,是保全性命的根本;体道是为了用,尽道之所无,入神之所妙,与物不迕,随变而迁,能内圣而外王,逍遥而应世。认为道遍布一切领域,物与我同根,都是以道为体,禀受阴阳而生。王雱对于个别词句的诠释,常常别出心裁。例如,其解《逍遥游》中“齐谐”说:“齐者齐其所不齐,谐者谐其所不谐”所以称齐谐。其释《齐物论》的“成心”一词说:“心者人之真君也,人不能丧其真君,所以谓之成心也。”王雱所释虽与别家有异,但又颇能阐述经旨。后世研究《庄子》者,虽然对王雱其人褒贬不一,但对其才学则一致称赞。认为王雱之作,破规矩而任自然,与庄周的滉漾肆论极为相近,颇得庄周之微旨,是研究《庄子》的重要典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本影印《道藏举要》本。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是我国著名的通俗小说之一,讲述了唐代杰出的英雄人物薛仁贵的故事。全书采用章回体形式,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值得一读。内容大致以薛仁贵的生平为经线,以他征东的事迹为纬线。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应募投军,被埋没在火头军中,虽屡立奇功,但是他所有的功劳,却被奸臣张士贵的女婿何宗宪冒领去了。后来经元帅尉迟恭侦查了很多次,才水落石出。因此,张士贵被治罪,他被封为平辽王,征东的故事就告一段落。《薛仁贵征东》虽不免涉及神怪,但是优点却不少,尤其是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相当成功,如写尉迟恭的忠勇、程咬金的莽撞、薛仁贵的武功才智,都很突出。尤其是写柳金花因赠衣?累,后来牺牲一切,破除阶级观念,跟薛仁贵在破窑成亲,即是对当时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抗,尤其难得。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本书据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申报」创刊初期十余年之合订本选辑台湾史料而成,不分卷。「申报」自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一九七二年四月三十日)创刊于上海,几与清季中、日交涉以及台湾对日关系同其开始。本书所辑内容,约有数端:(一)由于同治十年十一月及十二年二月琉球及日本飘风难民在台遭害所引起之日兵侵台始末(自十一年至十三年),记载极为详尽,无隐无饰。(二)由于日兵侵台之刺激,清廷对台湾实行「开山抚番」、拓疆分治,并从事各种初步建设;历年(同治十三年至光绪九年)经由沈葆桢、王凯泰、丁日昌、岑毓英以至刘璈等之努力,约见其概。(三)由于日兵侵台之结果,使日本以为清廷默认琉球属于日本,导致日夷琉球为其属县之一;清廷困扰于此者达数年(自光绪五年至八年)之久,断续有所报导。(四)至光绪九年,由于法、越问题,中、法面临战争边缘,台湾与琼州、舟山三处为法人列为「据地为质」之目标;次年发生法兵侵台事件,巳见端倪。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又作裴休拾遗问。内题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内供奉沙门宗密答裴相国问。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系对唐宰相裴休之问,由宗密叙说初期禅宗诸派之沿革、言教之深浅得失等、内容初标‘裴休相国问’,次标‘宗密禅师答’,次为本文。本文不分章节,但略可分为以下三段:(一)述诸宗由来,(二)说诸宗教旨,(三)批判诸宗教旨。其中诸宗由来略示慧融(法融)之牛头宗、神秀之北宗、慧能之南宗、神会之荷泽宗、道一之洪州宗等传承,而主张以荷泽宗为禅宗之正统。更为明了其传承,举如下之系谱:达磨、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智如、南印,并附记诸师之嗣法。此外,略示北宗(附无相之净众宗、无住之保唐宗)、洪州宗、牛头宗、荷泽宗之教旨,对前三宗加以短评。至于批判教旨,初以不变与随缘论诸宗,总结(卍续一一○·四三七下):‘若认得明珠是能现之体,永无变易(荷泽)。但云黑是珠(洪州宗),或拟离黑觅珠(北宗),或言明黑都无者(牛头宗),皆是未见珠也。’更示荷泽宗之立义,次以顿悟与渐修论诸宗,以显明荷泽宗顿悟之意。
阿弥陀佛说咒
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宝积部、涅槃部的一部由阿弥陀(无量寿)如来所说的密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