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种子不死
作者:纪德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的自传,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述了他的童年及求学经历,以及对表姐朦胧的爱意;下卷记录了他的阿尔及利亚之行,在充满异域阿拉伯情调的陌生土地上,他巧遇了王尔德,开始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享誉世界的自传作品,书名典出《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纪德取其作为书名,是反其道而用之,坚持做“仍旧是一粒”的那颗独一无二的种子。纪德的自传是一部艺术品,或者说是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真实画像。他以令人震惊的真诚、坦率以及激情,毫无遮掩地描绘出一位空前敏感、矛盾而又多变的作家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心路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自传之一。
猜你喜欢的书
致陆小曼
本书载有从1925年3月3日一直到1931年10月29日徐志摩给陆小曼的65封信。关于围绕在他们两人之间的这段感情争议一直很多,一个是多情才子,一个是著名的交际花,很难想象他们的结合会是怎样的坎坷曲折。但不论他们个人的是非对错,这65封信,字里行间却是说不尽的柔情爱恋。这些信件虽没有徐志摩的诗一般的华章辞采,每一个普通的字眼,每一句普通的问候却都敲打着心房。他所有的字句,带着他的感情,汇集成一条爱的直线,从远方延伸到爱处,从信中延伸到信外,一直让她,也让我们感受到。
十六国春秋
北魏崔鸿撰。原书102卷,今本100卷。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成汉、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后燕、南凉、南燕、西秦、北燕、夏等十六国史事。各国自成篇卷,称“录”;叙人物则称“传”。属纪传体国别史。原书约在北宋时散佚,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兴兰晖堂百卷本《十六国春秋》问世,该书由嘉兴文人屠乔孙、项琳之编订而成,仍题北魏崔鸿撰。这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史虽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反响,却在百年之后备受质疑与诟病,被斥为伪书。其后,该书虽为世人反复翻刻,大量征引,其“伪作”的定性却在数百年间难有改变。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一卷,唐不空译,日本无等题记,略云观自在菩萨薰真如香印法,又云观自在妙香印法,极略妙香印法。
摩达国王经
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有罗汉比丘,以宿业故,养视官马。七日后,现神通化王,使归于佛。
出生菩提心经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众会陀罗尼。佛在竹林精舍。迦叶大婆罗门,梦大莲华中有月轮,又见丈夫放光普照。次日问佛,佛为说一切智利,及说偈劝发菩提心。次分别三种菩提,次示四摄法,次示天行,梵行,圣行,次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菩萨戒本笺要
亦称《菩萨戒本经笺要》。律学著述。清顺治八年(1651)智旭撰。一卷。系北凉昙无谶译《菩萨戒本经》的注释书。作者在书首科文中说:本书“大文为三:初归敬述意、二正列戒相、三结示宗趣。初及第三,皆结集家所安,二正列戒相,出《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中”。在“正列戒相”中,先明四重戒,后明四十八轻戒。作者在《跋语》中称:已在自著《梵网经合注》中将本书所有“开遮持犯,尽会入于十重四十八轻中”,由于初学者仍未能解其文义,故撰成本书,以释其最切要处。本书见载于明《嘉兴藏·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