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火枪手
作者:大仲马
19世纪法国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大仲马的著名历史小说。大仲马取材于历史,但并不描摹历史。他说:“历史是什么?是我挂小说的钉子。”《三个火枪手》就是以17世纪20年代法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历史事件为框架,通过自由想象,编织的通俗小说。小说描写达达尼昂对王后的心腹侍女一见钟情,便同他的莫逆之交——三个火枪手一起为王后效劳。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有私,将国王给她的一串金刚钻坠子送给了白金汉。法国首相黎世留建议国王举行舞会,让王后佩戴钻石坠子出席,以使王后名誉扫地。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冲破黎世留部下的重重阻截,终于取回了金刚钻坠子,在舞会前不到一小时,交到王后手中。这时黎世留和路易十三围攻新教徒的最后堡垒罗歇尔城。城里新教徒得到英国的援助。黎世留派女间谍米莱狄去英国刺死了白金汉,以打破新教徒与英国的联盟。米莱狄回到法国后,达达尼昂等人将她抓住处死。黎世留看中了他们的才干,任命达达尼昂做火枪队副队长,另外三个火枪手也各得其所。小说情节惊险曲折,富有浪漫传奇色彩,颇能吸引读者。大仲马曾宣称:“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我不属于什么学派,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唯一的规则。”《三个火枪手》充分地体现了通俗文学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
章节列表
升序↑- 原序
- 拉费尔伯爵回忆录
- 译序
- 第01章 达达尼昂老爹的三件赏赐
- 第02章 特雷维尔先生的候见室
- 第03章 谒见
- 第04章 阿托斯的肩膀、波托斯的肩带和 阿拉米斯的手绢
- 第05章 国王的火枪手和红衣主教的卫士
- 第06章 国王陛下路易十三
- 第07章 火枪手的内情
- 第08章 宫廷里的阴谋
- 第09章 达达尼昂初露锋芒
- 第10章 十七世纪的捕鼠笼子
- 第11章 牵线搭桥
- 第12章 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
- 第13章 波那瑟先生
- 第14章 默恩镇的那个人
- 第15章 法官和军人
- 第16章 掌玺大臣赛基埃又1次想打钟驱魔
- 第17章 波那瑟夫妇
- 第18章 情夫与丈夫
- 第19章 行动计划
- 第20章 旅途
- 第21章 温特伯爵夫人
- 第22章 美尔莱宋舞
- 第23章 幽会
- 第24章 小楼
- 第25章 波托斯
- 第26章 阿拉米斯的论文
- 第27章 阿托斯的妻子
- 第28章 归途
- 第29章 筹办装备
- 第30章 米拉迪
- 第31章 英国人和法国人
- 第32章 诉讼代理人家的1顿晚餐
- 第33章 侍女与主人
- 第34章 阿拉米斯和波托斯的装备
- 第35章 冒名顶替
- 第36章 复仇之梦
- 第37章 米拉迪的秘密
- 第38章 阿托斯当宝从戎
- 第39章 一个幻觉
- 第40章 红衣主教
- 第41章 围困拉罗舍尔之战
- 第42章 昂儒葡萄酒
- 第43章 红鸽舍客栈
- 第44章 火炉烟筒的妙用
- 第45章 夫妻一战
- 第46章 圣热尔韦棱堡
- 第47章 火枪手的集会
- 第48章 家事
- 第49章 厄运
- 第50章 叔嫂间的谈话
- 第51章 长官
- 第52章 软禁的第一天
- 第53章 软禁的第二天
- 第54章 软禁中的第三天
- 第55章 软禁的第四天
- 第56章 软禁的第五天
- 第57章 一个古典悲剧的手法
- 第58章 越狱
- 第59章 一六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朴茨茅斯凶杀案
- 第60章 在法国
- 第61章 贝图纳加尔默罗会女修道院
- 第62章 两个恶魔变种
- 第63章 一滴水
- 第64章 身披红大氅的男人
- 第65章 审判
- 第66章 处决
- 第67章 结局
- 尾声
猜你喜欢的书
韩内翰别集
唐诗别集。韩偓撰。韩偓号玉山樵人,曾任翰林学士,故又名《玉山樵人集》。《崇文总目》载《韩偓诗》1卷,《新唐书·艺文志》亦作1卷,又载《香奁集》1卷。《郡斋读书志》作《韩偓诗》2卷,《香奁集》不载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则作《香奁集》2卷,《入内廷后诗集》1卷,《别集》3卷。各书著录均不相同。关于《香奁集》,早在宋代就有争议。沈括《梦溪笔谈》认为《香奁集》是和凝所作:“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而葛立方《韵语阳秋》却认为《香奁集》是韩偓作品,非和凝作。叶梦得则认为《香奁集》系韩熙载作。现存韩偓诗集的版本有丁丙善本书室藏《韩翰林集》1卷,《香奁集》1卷,抄本;八千卷楼藏《韩内翰别集》1卷,抄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著录《韩偓诗集》1卷,《韩内翰香奁集》3卷,抄本;闽王氏麟后山房本《韩翰林集》4卷,《香奁集》3卷,附录2卷;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人席启寓辑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等。《四库全书》所收,与毛晋本同源,题名《韩内翰别集》1卷,前有韩偓传,后有毛晋跋,《总目》说:“今抄本即曰《别集》,又注曰《入内廷后诗》,而集中所载,又不尽在内廷所作,疑为后人裒集成书。按年编次,实非偓之全集也。”《四部丛刊》以涵芬楼藏旧抄本影印,题名《玉樵山人集》,并附《香奁集》。
致身录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命主政户部"但被推辞.建文帝授其明经出身,命为翰林院侍书,从此为官直到燕王陷南京,参与了建文帝一朝的重大事件.建文帝改定官制,他上书谏言;《致身录》之说历来争议极大。疑托名史仲彬所著的伪书。
满洲老档秘录
《满洲老档秘录》,金梁编著。分上下2编。它是将《盛京故宫旧藏满文老档》翻译后,择其重要部分摘录而成的,共收秘录167篇,记载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内容涉及努尔哈赤的起居、行军、训子、纳谏、定国号、定都、赏罚、训百官、与明朝和朝鲜的关系及皇太极的议和活动、入关征明、征朝鲜等方面,是研究爱新觉罗家族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该书1918年成书,1929年刊印。
徐偃王志
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如其旧,寝息于中,老而弥笃,覃思精诣,著书数百卷。晋世有《徐偃王志》,《博物志》曾引录,后亡佚。徐氏此书亦名为《徐偃王志》,广征博引,严谨考证,对先秦古徐国历史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大鉴禅师法宝坛经述旨
述旨者,述是经之宗旨也,欲正其旨,先正其名,名者,正法世系祖位也,祖位名分定,而天下之学佛者,知所皈于正法矣。世尊以心印传迦叶,亲授为第一代祖,为后世学者定宗旨,正法眼,代代相承,惟此一宗。法法同皈,惟此一旨。所谓禅也密也,净也律也,乃至法相也,无一不依般若而皈于宗,故名正法。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始来中国,为东土初祖。
净土圣贤录
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萨为始,集录历代宣扬净土法门之比丘、比丘尼等凡五百人之事迹。总立十门,即:(一)净土教祖,(二)阐教圣众, (三)往生比丘,(四)往生比丘尼,(五)往生人王,(六)往生王臣,(七)往生居士,(八)往生杂流, (九)往生女人,(十)往生物类。多由历代之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通载等择出,于各传末皆载有典据。又清代胡珽编有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始于清初,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杂流、女人、物类等七科,列叙一七五人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