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政宗

作者:山冈庄八
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是山冈庄八大师晚期的作品,所以笔法更成熟。他以文学化的笔触再现了伊达政宗从制霸奥羽到进入中央,周旋于秀吉、家康之间,从一个勇猛的战国武者到一个文明盛世的开拓者的全过程。全书包括黎明之卷、人取之卷、醍醐梦之卷、黄金日本岛之卷、苍穹之鹰之卷、攻打大板之卷、和平战略之卷、旅情大悟之卷八个部分。本书故事、人物饱满,丝丝入扣,让读者于轻松中领略历史,于历史中领悟人生,开启人生至善至美的完美境界。他,是日本历史上堪比织田信长的战国武将,日本德川幕府文明盛世的重要开拓者,时称天下的副将军。他,自幼罹患眼疾,个性天生叛逆,具有卓越的才能和佛家的慧根。十六岁走上战场,逐渐崭露头角,开始了制霸奥羽、争锋天下的宏大计划。他,二十四岁之年遭逢巨变,生身母亲对其暗下杀手。之后展开了与秀吉的周旋之中。他展现的叛逆迹象,令秀吉既吃惊又佩服。他,中年以后,接受家康、秀忠的委托,成为大长老,重新睥睨天下动向,开启一族永续之道。他,是一个风流雅士,文采飞扬,所作汉诗、和文、和歌、谣曲至今仍为人们传俑不已。

山冈庄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米娜·德·旺格尔

米娜·德·旺格尔

《米娜·德·旺格尔》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两世界评论》刊发。写于1829年12月至1830年1月间。其后又几经修改。但司汤达生前未拿出发表。直到他死后十一年巴黎的《两世界评论》才将它刊发。在司汤达的作品中,这是少有的描写德国人的作品之一。 米娜·德·旺格尔出身于德国大贵族家庭。她父亲因厌恶非正义的征战,受到宫廷的监视,最终忧郁而死。她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离乡去国,来到巴黎,堕入了爱河。为了达到目的,这个爱幻想的德国姑娘不惜纡尊降贵,乔装改扮,来到她私下热恋的人家里做女佣,不料因高兴过度,吐露了秘密,酿成悲剧,最后以身殉情。司汤达通过这个哀惋曲折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德国人与法国人性格上的差异以及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小说的女主人公米娜·德·旺格尔在作者的人物画廊里,是一个有血有肉,光彩夺目的人物。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名 《石涛画语录》,中国画论著。清原济(石涛,1642-约1718)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续编》本、《翠琅轩馆丛书》本、《四铜鼓斋画集》刻本等。1960年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原济是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因家难,五岁出家,法名原济 (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书法工分隶,擅诗文,与弘云、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精释、道、儒三教哲理,深究画理,融汇自己创作实践经验,著 《画语录》,全书1卷18章。内容大致可归纳为:(1)观察对象及表现手法,如《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 (2) 如何反映从自然中获得的感受,如《尊受章第四》、《资任章第十八》; (3) 题材处理和艺术构思,如《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4)运用艺术手段表现描绘对象,如 《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絪缊章第七》、《皴法章第九》、《四时章第十四》; (5)说明艺术的来由及如何借古开今,破格创新,如 《兼字章第十七》、《变化章第三》等。说理深邃,首尾井然。所论重视体察自然,谓山水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借古以开今”,斥泥古不化是食人“残羹”等等。文中部分章节,措辞玄妙,掺杂老庄思想和禅语。

石经考异

石经考异

二卷,清杭世骏著。此书有见于顾炎武《石经考》采摭未备,辨正未明,而纠讹补缺所著。上卷标十五目:①延熹石经;②书碑姓氏;③书丹不止蔡邕;④三字一字;⑤正始石经非邯郸淳书;⑥魏文帝《典论》;⑦汉魏碑目;⑧《隋书、经籍志》正误;⑨鸿都学非太学;⑩魏太武无刻石经事;(11)顾考脱落北齐二条;(12)《唐书·艺文志》载“石经”与《隋志》不同;(13)唐石台《孝经》;(14)唐石经;(15)张参《五经文字》。下卷标目为三:①蜀石经;②宋开封石经;③宋高宗御书石经。书前列有厉鹗、全祖望、符元嘉三人的序,对其书多高度评价;又引何休《公羊传注》证汉石经为一字石经;引孔颖达《左传疏》称魏石经为三字石经;引《魏略》、《隋志》、《晋书》证邯郸淳有功于石经;引《魏书·崔浩传》和《高允传》证魏太武时未尝无立经事,与杭世骏书相发明。但书中亦偶有疏漏,可与顾炎武、万斯同之书相参证。今存《四库全书》。

定情人

定情人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原刊本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秘本定情人》,十六回。未题作者。卷首有序,称“此书立言虽浅,而寓意殊深,故代为叙出。”语气非作者自序,序署“素政堂主人题于天花藏”,素政堂主人或即天花藏主人,其所作序,一般均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独此书稍别。作品的思想倾向、文字风格及个别情节,与天花藏主人的其他作品十分相似,有可能亦是天花藏主人的作品。叙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故事。四川双流县宦家子弟双星不满老母包办和媒妁之言,立志“不遇定情之人,情愿一世孤单”,遂离乡出蜀,“游婚姻之学”。至浙江山阴,偶遇先父同年好友致仕的少师江章。江女蕊珠,才高色隽,两人一见倾心,私订婚约。当双星返乡应试时,江章即面许婚约。邻县显宦公子赫炎求婚蕊珠不成,适朝廷选妃,乃买通姚太监,点选蕊珠入宫。

四书或问

四书或问

朱熹著。此书是就《四书章句集注》经注中容易产生疑义之点,以设问作答形式说明论点,故称。共三十九卷(《四库全书》本),其中《大学或问》二卷、《中庸或问》三卷、《论语或问》二十卷、《孟子或问》十四卷。另有三十八卷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庸或问》为二卷。该书特色在于以“或问”形式进一步阐发了《四书章句集注》所提出的诸多理论问题,所论述的义理较《集注》为详,但亦有与之不相应之处,这反映了朱熹的思想当时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因而对研究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书并非成于一时,《中庸或问》原附于《中庸章句》之末,《论语或问》、《孟子或问》原来则各自成书,因朱熹倾力于《集注》而无暇重编《或问》,不愿出版示人。大抵始于南宋末年,坊贾刊刻合为一书。有《四库全书》本和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传世。

虚堂集

虚堂集

凡六卷。全称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又作虚堂录。宋代僧丹霞子淳撰,林泉从伦评唱,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系从伦摘取‘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卷下之颂古百则,重新编纂,加入示众、着语、评唱等,以表达其宗乘见解,堪为学人参学悟道之指南。内容包括青原圑级、石头曹溪、药山坐次、船子夹山、天宁夜半、天宁上堂、保寿上堂、三界唯心等公案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