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
作者:弗洛姆
弗罗姆(ErichFromm,1900—1980)著。1941年初版。通过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人、社会的独特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把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归结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需要,把纳粹主义看作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片面的。应从个人的心理中去寻找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原因。提出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化”与“孤独感”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越来越摆脱他人与自然的束缚,自我实力增强;另一方面,人因切断了同母亲及其他人的“原始缔结的纽带”,使得原先所具有的相与感、安全感不断消失,人越来越感到孤独。这一矛盾使“自由”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意味着个性的独立与发展,又意味着个人的孤独与不安。因此人形成了一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即个人放弃其独立自由的倾向,而希望去与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或某事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他所缺少的力量。这种心理机制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社会性格”,把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能量引向同一方向。认为这种心理机制是产生法西斯主义的动力,只要这种心理机制继续存在,就会不断出现各种形式的独裁制度。提倡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心理革命”,铲除独裁主义产生的心理因素。认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
猜你喜欢的书
证明
松本清张短篇小说集,在如实描述一对中年夫妇的感情危机时,不经意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可触摸的恐惧感。(《证明》)一个发生在市井生活中常见的犯罪故事,街坊邻居的街谈巷议背后暗藏杀机,然而当事人却一直蒙在鼓里,毫不知情。(《新开发的区域》)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一个名为密宗律仙教的宗教团体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发展过程,而注射留下的针眼这一细节作为案情发展的主线,不落窠臼而独辟蹊径。(《密宗律仙教》)一篇属于纯推理结构的作品,讲述了东京的一位妇人在家中被杀,警察多番搜查发现最初的嫌疑犯并不是真正的凶手。结局出人意料,逻辑无可挑剔……(《留守宅事件》)
文忠集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必大卒,其子纶与曾三异、彭权夏、许凌、罗克宣遵刻欧集之例,订校其集,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刻于吉州,计《省斋文稿》四十卷、《平园续稿》四十卷、《省斋别稿》十卷、《词科旧稿》三卷、《掖垣类稿》七卷、《玉堂类稿》二十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承明集》十卷、《玉堂杂记》三卷、《二老堂诗话》二卷、《二老堂杂志》五卷、《玉蕊辨证》一卷、《乐府》一卷、《书稿》十五卷及《附录》五卷。今有残本。其《辛巳亲征录》一卷、《壬午龙飞录》一卷、《癸未日记》一卷、《闲居录》一卷、《丁亥遊山录》三卷、《庚寅奏事录》一卷、《壬辰南归录》一卷、《思陵录》二卷,以涉及时事未刊。此后不久,吉守郑子敬为补刻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的《周益公集》二百卷,即此书。《解题》并称有年谱一卷。今按,年谱乃其子周纶撰,开禧刻时当已有。《宋史·艺文志》著录时,缺《承事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周益公文集》五十二册,云缺。至清初,传益稀。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抄本著录,定名《文忠集》,合《思陵录》二卷为一卷,附录作四卷,共二百零四卷。吉人欧阳棨取《四库全书》本、彭邦畴校本、张观察抄本互勘,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年谱》一卷及《省斋文稿》至《承明集》前十一种共一百六十二卷,于文宗咸丰元年(1851),续刻馀三十八卷及附录五卷,共二百零六卷,复宋本之旧。
蒙训
刘沅撰,蒙学读物。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名,数目从斯积。
五行大义
隋朝阴阳学家肖吉的著作。《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艺文志》都在五行类著录5卷。《四库全书总目》附录《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称此书“博采经纬,搜穷简牒,略谈大义”。此书共分5卷24篇40段,卷1有释名、辩体性、论数;卷2有论相生、论配干支、论相杂、论德、论合、论扶抑、论相克、论刑、论善、论冲破;卷三有论杂配;卷四有论律吕、论七政、论八卦八风、论性情、论治政;卷五有论诸神、论五帝、论诸官、论诸人、论禽虫。此书重点宣扬五行本原论,认为五行是“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把阴阳五行与象数和龟筮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以象数、占筮为依据的神秘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为隋朝统治者服务。
南朝寺考
《南朝寺考》由清末刘世珩编撰。原书共六卷,分为:吴、晋、宋、齐、梁、陈各一卷,兹合为一卷。主要内容是根据孙文川的《金陵六朝古寺考》手稿增编,所记南朝金陵佛寺达到二百二十七座。此为清光绪三十三年刊埾庼丛书本,书名页有瞿鸿禨题署,书前有刘世珩、沈曾植序。
雪关和尚语录
六卷。明智訚说,传善辑。序传,卷之一瀛山语录博山语录鼓山语录,卷之二虎跑语录妙行语录,卷之三拈古颂古赞偈,卷之四偈之余,卷之五尺牍疏祭文,卷之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