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奇迹
作者:普兰奇章节列表
升序↑- 导言
- 序
- 第一章 “一股新鲜空气”
- 第二章 “我们应该占领中途岛”
- 第三章 “日本打了个冷战”
- 第四章 “铁袖一触”
- 第五章 “随时有可能再次遭到威胁”
- 第六章 “要同时追逐两只兔子”
- 第七章 “得不到休息”
- 第八章 “你能守住中途岛吗?”
- 第九章 “上将中的上将”
- 第十章 “大功告成的时刻”
- 第十一章 “风险预测原则”
- 第十二章 “执行重大的使命”
- 第十三章 “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 第十四章 “胜券在握”
- 第十五章 “时间越来越紧迫”
- 第十六章 “情绪高昂,信心十足”
- 第十七章 “起飞攻击!”
- 第十八章 “我们特别幸运”
- 第十九章 “甚至连中太平洋都嫌太小”
- 第二十章 “重大的日子”
- 第二十一章 “鹰在天使十二”43
- 第二十二章 “有必要发动第二次攻击”
- 第二十三章 “一败涂地”
- 第二十四章 “他们原来在那儿!”
- 第二十五章 “还是没挡住日本人”
- 第二十六章 “司令部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 第二十七章 “他们终于来了”
- 第二十八章 “它们几乎全被消灭了”
- 第二十九章 “烈火熊熊的地狱”
- 第三十章 “如此惨败”
- 第三十一章 “我们只剩‘飞龙号’了”
- 第三十二章 “决心击沉一艘敌舰”
- 第三十三章 “我们可别再碰上这样的一天了!”
- 第三十四章 “没有希望了”
- 第三十五章 “我将向天皇请罪”
- 第三十六章 “我干吗不睡个好觉?”
- 第三十七章 “我悲痛万分,不寒而栗”
- 第三十八章 “庄严肃穆、催人泪下的场面”
- 第三十九章 “到达目标的中途”
- 第四十章 对日方的分析:“一团糟”
- 第四十一章 对美方的分析:指挥英明加“运气好”
- 第四十二章 中途岛战役的意义——四十年后的评价
- 附录一 尾注
- 附录二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附录三 战斗序列
- 附录四 大事记89
普兰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贤弈编
笔记。四卷。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民国十一年 (1922年)上海石印本。此书以戒法宗旨编辑,分怀古、廉淡、德器、方正等十六目。志怪目所收,有的含鬼话成分。
鼠疫约编
温病类著作。清郑肖岩辑。不分卷。肖岩字奋扬,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是书乃据清人《鼠疫汇编》重新编次而成,删去其繁复及不切实用部分,厘为八篇,曰: 探源、避疫、病情、辨脉、提纲、治法、医案、验方。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郑氏之参订,主要将体例之重复倒置,予以移辍,一以贯之,原书药品,有以方言书写不确者,或无人识者及霍乱、吐泻、发痧、羊毛瘟、大头瘟、乩方、杂症尽行删去。治法篇结合个人体验,加以阐扬发挥,并附医案及验方。经郑氏参订后,是书较《鼠疫汇编》结构严谨,颇便习用。但仍有非经之谈。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双江袖海庐校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蚀
三部曲,长篇小说,茅盾作,包括《幻灭》、《动摇》、《追求》 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曾先后于1927年至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1930年5月开明书店以 《蚀》为总名出版单行本。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个三部曲表现了“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1) 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即到面前时的幻灭; (2) 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 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幻灭》所取的是一种单线结构,故事的背景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它的主人公静女士,是一个“不断的在追求,不断的在幻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动摇》把故事的背景放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时武汉附近的一个小县城,反映当时复杂剧烈的阶级斗争和五光十色的社会动态。“三等劣绅”胡国光投机钻营,混进革命队伍进行破坏,而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软弱动摇,使得反革命势力有机可乘,小说以这两人为中心形成两条线索,时有交叉; 《追求》则描写了王仲昭、张曼青、章秋柳这三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生活的不同追求。《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三部曲长篇小说,几乎是和历史进程同步问世的,它是大革命时代中国社会风貌、阶级斗争格局的迅速而真实的艺术反映,它真实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中的曲折而痛苦的心理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作者自己的苦闷、彷徨的心境。小说在鲜明而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塑造了一群“时代病”患者,特别是“时代女性”的形象,她们有正义感,极想有为,不愿与旧世界同流合污,但由于自身的狂热性、软弱性、动摇性,最终还是陷入苦闷、迷惘和幻灭。作者那种自觉地追求主题和题材的重大性、史诗性的创作特色,在长篇中有着生动的体现,这些都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开出了新生面。
初学晬盘
《初学晬盘》是清代著名缙绅官员邬仁卿为广大初学童蒙而作的训练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读物。作品分为上下两卷,各十五节,全是三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来能够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与《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相媲美,得以广泛流传。
周官集注
十二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散文学家,古文“桐城派”代表之一。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受《南山集》案牵连入狱,雍正元年(1723)特赦。方苞在雍正期间,任撰《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礼部侍郎等。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精《三礼》、《春秋》,严于义法。所作散文多为经学及书序碑传。除着有《周官集注》外,还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周官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考工记析疑》、《读经》、《史记补注》、《左传义法举要》、《春秋比事目录》、《删定荀子·管子》、《望溪先生文集》、《删定通志堂宋元经解》、《望溪全集》。方苞认为后儒因《汉志》将《周官》六篇列于礼家,相袭误称《周礼》,故复其本号《周官》。方苞《周官集注》体例仿朱子之例,采合众说,不复标目,全引一家之说,称为“集注”。《周官集注》对诸家明显错误观点,均置之不论;对似是而非者,略为考证;对有推极义类,旁见侧出者,以圈外区别而论。《周官集注》训诂简明,持论纯正,是研究《周礼》较有价值的着作,特别于初学《周礼》者颇有裨益,是方苞研究《周礼》着作中较好的一部。后方苞着《周官辨》十九篇,认为《周官》之文为刘歆窜改,以媚王莽,还引明代《金瑶论》为史事,证明《汉书》王莽事迹,历指某节某句为刘歆所增,持论太高,颇难依据。《周官辨》在严谨正义上不及《周官集注》。《周官集注》版本有《望溪全书》本。
大慧度经宗要
将说此经六门分别。初述大意。次显经宗。三释题名。四明缘起五者判教。六者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