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

作者:山冈庄八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于1955年首次连载于日本。传记小说类书籍。它讲述了丰臣秀吉跌宕起伏的一生。丰臣秀吉,于1537年出生于尾张国(今天的日本爱知县西部)爱知郡中村乡。他是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1585年,担任关白(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后担任太政大臣(类似于中国唐朝的相国),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是摄政关白让渡职位之后的专有名称,正式名称为“太阁下”,是“殿下”与“阁下”等称谓的最高级形式,仅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

章节列表

升序↑

山冈庄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俄罗斯之恋

俄罗斯之恋

在本书中邦德与苏联的反间谍组织——锄奸局正面交锋。锄奸局为了除掉邦德,派出美女间谍塔蒂安娜·罗曼诺娃作为诱饵,假称塔蒂安娜爱上了邦德,欲带着苏联的密码机投奔英国,而她唯一的要求是邦德与她共同度过在东方快车上的“浪漫之旅”。邦德不知是计,在美色的诱惑下踏进圈套,浑然不知死亡的阴影已将他笼罩……

发现孩子

发现孩子

作者蒙台梭利。本书讲述了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百城烟水

百城烟水

区域志。清徐崧、张大纯辑。九卷。崧有《大兴徐氏三种》已著录。大纯字文一,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徐氏好游览,出必囊书载笔,以所录见闻,辑而成篇,未终而卒,托其好友大纯续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加编辑,补缀完书。记事止于康熙十九年,约三十万字。冠尤侗、大纯二序。正文以苏州府之吴、长洲、吴江、常熟、崑山、嘉定、太仓、崇明八政区为序,各为一卷。每卷首载历史沿革、筑城始末,占地面积,城门城楼。然后胪列名胜古迹,历代名人有关诗词,颇仿《方舆胜览》体例,以词藻为尚,不以考证为重,但所考内容颇富史料价值。凡苏州地区各城镇及其城乡名胜、古迹、园林、山谷、湖溪,均详载其地理位置、历史变迁、水陆交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等。可考历代生态演变、经济兴衰。地形地貌、水陆物产、地方经济,一目了然。堪称清代重要城市志。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翠轩刻本,1979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本。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清末民初人撰,杂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以来诸朝官场轶闻、市井态。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论语集注

论语集注

南宋朱熹撰。十卷。此书大略本程氏学,通取注疏古今诸儒之说,间断以己见。其编著历四十多年。早在当朱熹年三十四岁时,就编成《论语要义》,其本不传。至四十三岁,复取二程、张载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萃条疏,名曰《论孟精义》。其后,又约其精粹妙得本旨者为《集注》,又疏其所以去之意为《或问》。时年朱熹四十八岁。《论语集注》之最后定稿,虽征引诸家,自汉以下,凡三十余人,但其自出心裁,无所羁牵,于二程门下诸人,多所摒弃。而所引诸家,亦或因其说有病,而于增损改易。《集注》之作,考据与义理并重;固然重义理发挥,但也注意文字训诂,而不拘泥于名物训诂。后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孟子集注》合刊,名为《四书集注》。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亦名《碧岩集》、《圆悟老人碧岩录》、《圆悟碧岩集》。禅宗临济宗偈颂、评唱资料汇编。十卷。宋克勤述,弟子普照等于宋建炎二年(1128年)春天编辑成书。克勤,俗姓骆,号佛果,赐名圆悟。生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卒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彭州人。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嗣法于五祖法演禅师,长住成都昭觉寺。因克勤在夹山(湖南澧县东)灵泉院讲唱由门人记之而成,故以夹山别名“碧岩”名之。成书于宣和七年(1125)。收入《大正藏》第四十八册。为禅宗评唱体著作之滥觞。先有云门宗雪窦重显禅师从《传灯录》等书中选取一百则禅门公案,用偈颂形式加以品评,名《颂古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