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之井
作者:霍尔章节列表
升序↑- 内容简介
- Chap. 1
- Chap. 2
- Chap. 3
- Chap. 4
- Chap. 5
- Chap. 6
- Chap. 7
- Chap. 8
- Chap. 9
- Chap. 10
- Chap. 11
- Chap. 12
- Chap. 13
- Chap. 14
- Chap. 15
- Chap. 16
- Chap. 17
- Chap. 18
- Chap. 19
- Chap. 20
- Chap. 21
- Chap. 22
- Chap. 23
- Chap. 24
- Chap. 25
- Chap. 26
- Chap. 27
- Chap. 28
- Chap. 29
- Chap. 30
- Chap. 31
- Chap. 32
- Chap. 33
- Chap. 34
- Chap. 35
- Chap. 36
- Chap. 37
- Chap. 38
- Chap. 39
- Chap. 40
- Chap. 41
- Chap. 42
- Chap. 43
- Chap. 44
- Chap. 45
- Chap. 46
- Chap. 47
- Chap. 48
- Chap. 49
- Chap. 50
- Chap. 51
- Chap. 52
- Chap. 53
- Chap. 54
- Chap. 55
- Chap. 56
霍尔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集外集拾遗补编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是继《集外集》(杨霏云编)、《集外集拾遗》(许广平编)以后,比较齐全地选编了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以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此编选材精当,体例严谨,它承继了过去编集鲁迅佚文的优良传统,确系此版《全集》中尤具特色的一卷。
茅盾讲中国神话
茅盾先生20世纪20年代研究力作,是在解读中国神话领域内一次大胆的探险,可看作是讲中国神话的“开荒”之作。神话反映了现代文明民族在原始时代探求宇宙秘密的野心,它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文学与文化的灵感源泉。中国神话之丰富美丽,不亚于希腊、北欧,可惜散逸过半,仅存零星。茅盾先生借鉴西方人类学观点,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细致精微的分析考证,在分析过程中又以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来比照中国神话,厘清了中国神话系统的诸多基础问题。试图捡拾那些散逸在历史长河中的神话断片,还原一幅华夏文明川流不息的神话长图。书中很多观点具有开创之功,如“蚩尤其实是巨人族”“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就是巨人族与神之战争”“夸父与夸娥合一论”等,至今沿用。近百年过去了,茅盾先生对神话的研究与创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至今读者与研究者无法忽视的里程碑作品。
文房四说
宋文学家蔡襄撰。笔、墨、纸、砚杂评。
解嘲
西汉赋。扬雄作。据《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文章以主客问答体写成,假设有客嘲笑他不善仕进,于是他加以辩驳。作者引征大量史实,反复解释比较,论证世异事变的道理,说明战国之世,群雄争霸,“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士人能够“矫翼厉翮,恣意所存”,而今天下一统,“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庸夫在位,排斥异己:“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步而投迹”,士人根本不能像战国之士那样靠上疏和论辩取得禄位。作者既不能像蔺相如、公孙弘、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又不能像四皓那样高隐,也不肯像司马相如和东方朔那样放诞,因此只有默默守其《太玄》。这篇赋虽然在内容和写法上都受东方朔《答客难》影响,但在思想和情感上更加深刻,作者就个人的遭遇申发开去,对士人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作品因而更其普遍性。本文语言犀利,论辩有力,纵横恣肆,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后来的仿作如崔骃《达旨》、班固《答宾戏》、张衡《应间》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难与本文比肩。
净土承恩集
淨土承恩集,一卷,清芳慧编并跋,心永序。
永明道迹
永明道迹,一卷,明大壑辑并讚,陶望龄序,凡三十二条,分录诸家讚,前有绘像,今不载。附戒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