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梦

作者: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595或1596年,出版于1600年。新近中译本见《莎士比亚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本剧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题,描写女主人公无视逆情悖理的法律,不顾杀身危险争取婚姻自由。全剧富有浪漫色彩,抒情气氛,乐观精神。少女赫米娅同拉山德相爱,抗拒父命不嫁给已有所爱的狄米特律斯。雅典公爵依该城法律限赫米娅4天改变主意,否则将判处死刑或遣送修道院。赫米娅和拉山德商定出逃,约定是晚在城外林中相聚。赫米娅的好友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相爱,2人得知此事后也来到林中。林中的仙王奥布朗因索要换儿同仙后发生口角,为捉弄仙后提泰妮娅,遂命小仙迫克采集魔花,欲趁仙后熟睡之际将花汁滴在她的眼皮上,使她醒后爱上第一眼所见之物。同时,为使狄米特律斯爱上海丽娜,不再追逐赫米娅,仙王又命迫克将花汁也滴在他的眼皮上。迫克错将花汁施于拉山德,使他醒后第一眼看到海丽娜,立即求爱。仙王欲纠正错误,又将花汁施于狄米特律斯,使他醒后也先看到海丽娜,向她求爱。仙王也已将花汁施于仙后,她醒后第一眼看见长着驴头的织工波顿,热爱上他。仙王指责仙后钟爱蠢驴,使仙后在迷惘中答应给他换儿。随后,迫克遵命祭起浓雾罩住两对人间的恋人,在其睡去后用上解药,

猜你喜欢的书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本书收录:厦门通信〔1〕 厦门通信(二)〔1〕 《阿Q正传》的成因〔1〕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1〕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1〕 厦门通信(三)〔1〕海上通信

侯官县乡土志

侯官县乡土志

郑祖庚撰。地方志

异域录

异域录

我国第一部介绍蒙、俄地理历史之专著。二卷。清图理琛撰。成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满汉文合璧。阿颜觉罗·图理琛(1667~1740),字瑶圃,满洲正黄旗人。作者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奉命出使当时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于康熙五十四年回京复命,他将一路所经山川道路及见闻述诸文字。本书影响较广,已被译成英、法、德、俄4种文字。《异域录》为有关蒙古、俄罗斯、土尔扈特等地的地理著作。它以地域为纲附见时日,记载各地的地理、山川、水文、生物、道路、村落、物产、器用、气候、风俗等情况。全书以地为篇,满文本前有序,汉文本前后有叙。书中不仅记载了大地区的概貌,如俄罗斯,更多叙述各小地区的综合地理状况,如柏海儿湖(贝加尔湖)等。

难经古义

难经古义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对语句顺序亦作相应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滕氏再加以注释与按语,以明其问难应答之由,旨在倡明古义。注文多以《内经》为本,融会各家之说,并附以己意,发明每多新意。如对五十六难“五积”之病由,原文固执时日得病,未免怪诞,强调应以正虚邪凑概括其受病传变之本义,而不可“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此外,全书以黑白字夹注于经文间,白字为弥缝正文之语路,使其辞意流畅,黑字则直释其义,俾读者一目了然。本书由日本学者所撰,对改易《难经》原文编次语序虽嫌轻擅,但论述简明,间有发挥,于《难经》研究不失参考价值。现有日本宝历刻本及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刊本流传。

大部妙玄格言

大部妙玄格言

大部妙玄格言,二卷,宋善月述,外题妙玄格言,内题大部格言。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

又名《菩提道次第论》,藏传佛教论书。中国宗喀巴著。宗喀巴,青海湟中人,16岁时赴西藏学习佛法,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本论完成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共24卷,作者以《菩提道灯论》的内容为基础,以下士、中士、上士的“三士道”为修行实践的渐进次第,以出离心、菩提心、中观正见为解脱的要道,详细地论述了解脱及修行次第的问题。作者认为“下士道”是修行佛法的开始,可使人弃恶扬善,修行世间善法,对“下士”说明三界轮回生死之理,可引发其“出离心”,使之入“中士道”。“中士道”太厌离三界生死,追求个人解脱,对“中士”说明救度他人利乐众生之理,可引发“中士”的“菩提心”,使之入“上士道”。“上士”则要不断研习,寻求“中观正见”,由此而斩断烦恼,道济众生,涅槃成佛。此外,作者强调了恪守戒律的重要性。本论标志着宗喀巴佛学思想的成熟,在西藏地区流传极广,先后有多种注本问世,对藏传佛教影响重大。明永乐十三年(1415)宗喀巴曾将此论括其精要,撰成《菩提道次第略论》。汉译本由法曾译,1936年重庆汉藏教理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