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灵的转化

作者:杜威
中国心灵的转化

《中国心灵的转化:杜威论中国》是杜威在中国访问的两年间,写下大量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文章,描述了当时发生的大量的中国现象、事件、运动,夹杂着他的理解、评论、对策建议。据不完全统计,《杜威全集》一共收录中国论述文章53篇,包括时论、论文、游记、书评、对来信的答复、解密报告等。编入本选集的文章不限于《杜威全集》的53篇作品,还包括杜威夫妇所写的部分家信和在中国所作的关于中国问题的部分演讲。这些文章、书信和演讲的主题相对集中,都与当时中国的外交、内政、思想文化、教育等话题相关。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丰收

丰收

短篇小说。叶紫著。写于1933年5月。初载1933年6月《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收入短篇小说集《丰收》(1935年8月上海容光书店初版)。它是叶紫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作品主人公云普叔是个勤劳淳朴、安贫知命的农民。在连年兵灾天旱中,老父幼儿饥饿惨死,卖屋卖女,一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但他毫无怨尤,相信勤耕可换得温饱,不分日夜地带领全家抗旱防洪,终于盼到一个罕见的丰收年。谁知谷价猛跌,地主豪绅乘机重利盘剥,反动政府用各种苛捐杂税敲榨勒索,到手的丰收果实终被劫掠一空。血泪现实使他开始醒悟,认识到只有支持儿子去参加抗租斗争才是生路。小说真实地反映旧中国农村的悲惨景象,揭示了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必然导致农民的迅速觉醒和反抗。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力量和动人的艺术形象鲜明地揭示了:农民如果要摆脱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的唯一途径。鲁迅曾将《丰收》收入他主编的《奴隶丛书》,并为之作序。茅盾也撰文指出它“展开了农事的全场面”,“是一篇精心结构的佳作”。(茅盾《几种纯文艺的刊物》)

同治嫖院

同治嫖院

《同治嫖院》创作于民国时期,是一部以清末太平天国时期清皇室为背景的小说。

近代笔记过眼录

近代笔记过眼录

《近代笔记过眼录》内容大致有:中国现代警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内幕,晚清教育制度和教官生涯的写实,学部留学生的考试,书吏的贪污腐败情况;慈禧太后深宫祷雨和一次内廷召对的细节,官府断案的谬误,史念祖、英果敏、僧格林沁的军事生涯;咸同年间江南战乱后的残破景象,厘税制度建立后的腐败现象,以及科考中的大挑以貌取人、八股与策论并考的趣谈,官场失态的笑料,张之洞被欺购赝鼎,李鸿章未掌文衡为憾事,状元及第的殊荣,赛金花身陷囹圄纪事,谈八字、星象与算命,“刺字”残忍谈,颐和园掌故,等等。这些内容多是笔记作者的亲闻亲历,是不易觅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而且文笔生动流畅,读来赏心悦目。

说文广义

说文广义

清初王夫之撰。3卷。为《船山遗书》中治小学之唯一专著。此书主旨在于阐明汉字之正确书写,反对古人及时人书法之弊。内容则根据许慎六书的准则,解说《说文》中各字的本义,再广释其引申、假借各义,故书名《说文广义》。在释义中,同时指出汉儒经师传授之讹及后世杜撰、生造之误,目的在于匡谬正俗,纳书法于正轨。本书虽为研究文字的专著,然亦贯串着船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民族主义的爱国思想,妙语精言,触处可见,成为全书的一大特色。此书原无目录,系据南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以《集韵》韵部为序。岳麓书社作为《船山全书》第九册整理出版时,重新编目,并注明大徐本《说文》部居,以便于读者查检。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

十四卷。近人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一生勤于着述,主要着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康南海先生诗集》等。此书大旨谓东汉以后所讲习之经,皆刘歆伪造。因刘歆作过王莽新朝大臣,故斥其学为“新学”。称“凡后世所指目为‘汉学’者,皆贾、马、许、郑之学,乃新学,非汉学也;即宋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在序中言“刘歆之伪不黜,孔子之道不着。”从经学角度看,此书虽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其考辨失之武断臆测、其论说失之偏激疏误者屡见。其弟子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曰:“《伪经考》之书……乃至谓《史记》《楚辞》经刘歆羼入者数十条,出土之钟鼎彝器,皆刘歆私铸埋藏以欺后世,此实为事理之万不可通者,而有为必力持之,实则其主张之要点,并不必借重于此等枝词强辩而成立,而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梁启超的批评颇为中肯。然此书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它是一部辨伪专着,而在于它反封建的思想意义。古文经学乃儒家正统,中国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而此书从根本上予以否定,无疑是对封建统治的大胆挑战,为变法维新解放思想、扫除封建绊脚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它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理论着作之一。书成后,清朝御史安维峻曾奏请毁禁;封建官绅叶德辉称宁肯让魏忠贤配享孔庙,也不能让康有为扰乱时政,可见其对封建王朝的威胁震慑力量之大。有《蛰云雷斋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的《万有文库》本,古籍出版社1956年单行本,中华书局1959年单行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康有为全集》(第一集)本。

中论略义

中论略义

宗喀巴大师根据佛护、月称二大论师所作的「中论释」而制「中论疏」,这部疏是成为西藏佛教学者学习龙树菩萨中观宗的主要论典。全书共十四卷以疏释中论二十七品论文,每品疏文都分为「释品文」、「引经证」、「示略义」三段。兹将每品疏文中的「略义」译出,冠以「中论略义」,供研究中观宗义者的参考。译误之处,希望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