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椅子
作者:江户川乱步猜你喜欢的书
同治武陵县志
湖南地方志。清孙翘泽等修,陈启迈纂。四十八卷。翘泽, 贵州黄平人。咸丰举人。历官知县、知府。启迈字竹伯,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道光进士,官至江西巡抚。著有《武陵故实》。是志成于同治二年(1863),约四十五万字。正文分地理、建置、食货、灾祥、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十门。下分舆图(含府城及县境图四幅)、沿革、 疆域、 山川、坊乡、古迹(附金石)、风俗、城池、田赋、户口、物产、关隘等五十目。是志体例严谨,山川图考等不以十景八景充斥,而着重实地介绍。艺文载与地方有关者及历代学者书目。地理志重山水,对境内主要河流沅江的记述详瞻,既溯其源流,又记支干,并及历年水患修堤治水事宜。古迹三十五处,载有沈约台记碑、春申君故宅、善卷坛石坛等。人物有仕绩、忠烈、孝友、耆旧等各目,凡记千余人。艺文门收载已佚和尚存书籍一百八十余种,如梁代《武陵图经》、唐代《桃花源志略》、宋张斛鐫《鼎帖》、明《武陵县志》等,有较高文献价值。有同治二年刻本。
徐氏笔精
明代笔记。8卷。徐火勃撰。今存有明崇祯年间刻本,前有邵捷春、黄居中序,全书分为38类。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为《笔精》,前面无序,全书分5大类。两种版本的编排不同,《四库全书》本恐是据抄本收录。《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均据崇祯本翻印。黄居中序说明了该笔记的内容及特点:“异闻必识,秘简必搜,当其意所赏会,或胸有独照,往往札记掌录,纷纷纶纶,积久成帙”。“是编出经入史,而独详于诗。诗自三百篇以迨我明,亡不品题而栉次之”。其中谈诗部分,崇祯本分为“诗原”、“诗诂”、“诗订”、“诗砭”、“诗评”、“诗话”、“词品”7类。其中关于明诗的议论,如对王行、蓝智、沈愚、何其渔、唐寅、沈周等诗作的评述,对研究明代诗歌颇有助益。此外,该笔记敢呈己见,《四库全书总目》指责其“好为异说,援儒入墨”之处,如以乾象“阳在下”为《老子》之“犹龙”,从卦坤“黄中”、艮卦“行其庭”,为皆指道家之“黄庭”,以《系辞》“游魂为变”为释氏之“四生六道”等,虽然不尽妥当,但均表现出明末较为自由的学风。
海上繁华梦
原题《绣像海上繁华梦新书》。狭邪小说,初集三十回,二集三十回,后集四十回。古沪警梦痴仙(孙玉声)戏墨。初、二集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笑林报馆排印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笑林报馆再版本;后集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笑林报馆排印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初集卷首有海上警梦痴仙漱石氏自序、古皖拜颠生序及情天觉梦人、曾经沧海客、歙县周忠鋆病鸳、古滃狎鸥子等题词。书中多叙写妓院生活。初二集叙谢幼安(作者自况)感梦游申,至桂天香嫁幼安回苏止。其间名妓、 名流及狎客均一一交待;后集以桂天香染疫亡后,幼安重游上海,藉消积闷,并目击前集未睹之繁华。书中对骗局、赌术诸事,亦多所描写。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初集二集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笑林报馆排印本,后集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笑林报馆排印本。
竹坡词
三卷。宋周紫芝(1082—1155)撰。周紫芝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中登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书录解题》载《竹坡词》一卷,此本作三卷。考卷首高邮孙竞序称,离为三卷,则通考一卷为三卷之误。孙竞序称共词一百四十八阕,此本乃一百五十阕。据其子乾道九年(1173)重刊跋,则《忆王孙》为绝笔,初刻止于此篇;其〔减字木兰花〕、〔采桑子〕二篇,乃续得佚稿,即附于卷末,故与原本数相异。集中 〔鹧鸪天〕计十三阕,后三阕自注说,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由此观之,周紫芝填词本学晏几道,晚年乃刊除秾丽,自为一格。孙竞序称其少师张耒,稍长师李之仪,是其诗文之渊源,并非词之渊源。刊跋称是集先刻于浔阳,讹舛甚多,乃亲自校雠。但集中〔潇湘夜雨〕一调,实与 〔满庭芳〕两调相似而实不同;其 〔潇湘夜雨〕 本调有赵彦端一词可证,自是集误以〔满庭芳〕当之,词汇遂混为一调。至吴绮《选声集》列〔潇湘夜雨〕调,反不收赵词而只收周词,是愈转愈讹,其失实由于此。卷三〔定风波〕实为 〔琴调相思引〕,亦有赵彦端词可证;其 〔定风波〕另有正体,与此不同,皆为疏舛,大抵后人又有所窜改。本书有 《四库全书》本。
复社纪略
编年体史书。四卷。明陆世仪撰。约成书于清初。本书记事,始于天启元年(1621年)陈晋卿等改为知社,终于崇祯九年(1636年)徐怀丹作复社十大罪檄文,按编年体叙述。在正文之前,冠以《复社总纲》,将崇祯元年(1628年)至十六年(1643年)复社主要成员科举、官场之进退以及社中大事,按时间先后分年排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总纲以下分为四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律学著述。元拔合思巴(即八思巴)撰。一卷。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的附篇,撰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元八年先后译成维吾尔文和汉文。书中将“戒学”分为三类:(1)“未得令得仪范”,在《近圆羯磨仪范》中已说;(2)“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3)“若有犯者令修补法”。“习学略法”即比丘得戒之后的修学之法,亦即此书的第二和第三两类。第二类又有五种护持:一以依止师护持;二以对治想护持;三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四净自戒律护持;五依安乐住缘护持。其中“了知应舍相违护持”又总集为五篇二百五十三律仪法。此书见载于《碛砂藏》、《永乐南藏》及《频伽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