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博士

作者:斯蒂文森
化身博士

又译《杰克尔博士和海德先生的奇迹》。英国作家史蒂文生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杰克尔是位医学博士,他决定把人身上的善与恶的本性分开,使二者摆脱互相制约。为此目的,他发明了一种药物,并且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服药以后,高大的杰克尔变成一个瘦小的人。杰克尔给他取名海德。海德集中了杰克尔的全部邪恶,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他再服下药物,又变成受人尊敬的杰克尔。久而久之,杰克尔身上的邪恶占了上风,海德服药已不起作用,无法复原,他终于杀了人。这时杰克尔感到自己的实验失败了,最后只好用自杀来摆脱可怕的海德。

斯蒂文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沉沦

沉沦

短篇小说集。郁达夫著。1921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被列为“创造社丛书”第三种。收小说3篇: 《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借对一个中国留日学生的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的刻画,表现了“弱国子民”在异邦所受到的屈辱和冷遇,以及渴望纯真的友谊与爱情而又终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同时也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的热切心愿。《南迁》写留日学生伊人在C夫人处疗养时发生的故事,他的苦闷、追求及变态心理。《银灰色的死》写留日学生Y君与酒馆侍者的一段感情纠葛,最后Y君因脑溢血而死于室外。郁达夫的这三篇小说,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体现着他所主张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文学观,因此有很强的自传性,从小说主人公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内容一般是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悒郁和苦闷。但是小说集《沉沦》之所以在当时取得那样大的影响,还由于他利用这种“身边小说”写出了他那个时代,突出了“时代病”,具有普遍与广泛的意义。这三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变态心理的刻画和爱情与性苦闷的描写,表现了在那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受时代窒息的青年的内心呼唤,表现了青年们的苦闷与彷徨,表现了他们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尤其是小说中大胆、坦白的描写,更是表现了对旧的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背叛。正是因为《沉沦》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情绪,“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郭沫若)。《沉沦》一书第一次销售了两万余册,甚至在深夜里,还有人自无锡、苏州专门坐火车到上海来买这本书。

胡希恕讲伤寒论

胡希恕讲伤寒论

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其特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 胡老一生于生活淡泊名利,于学术精益求精,于患家尽心尽责,于弟子子女严格要求,其坚毅质朴于师长处每多闻及。今闻其声,亦想见其为人,如身临其境,亲奉先生之教,虽未若狂,实亦欣喜至极。 这些录音的内容是胡老生平最后一次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此时胡老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如同天上的颗颗明星,汇成灿烂瀚海。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对于胡老录音的整理出版,在“存神”上我们争取,在“全形”上我们尽最大努力。

西游真诠

西游真诠

小说评点本。清陈士斌评点。 一百回。有回评和眉批。卷首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尤侗《西游真诠序》,称评者用“三教圣 人之书”“解《西游记》”,揭示其基本精神。间有 评语指出小说“粗看极其荒唐,细味实在至理” (第六十九回评)、“借以喻古来世情之变幻” (第十回评)等,涉及到神魔小说的创作方法。 也注意到小说刻画人物时“八戒有八戒的声 口,行者有行者的身分,摩神写意,无不精妙” (第二十五回评),并认识到《西游记》“笔墨游 戏”,“趣而且妙”的特点。有清乾隆庚子 (1780)刊本等。

历代诗余

历代诗余

原名《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本书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圣祖御定,由侍读学士沈辰垣、王奕清等搜罗旧集,编定而成。所录自唐至明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厘为一百卷;又有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据考,梁代吴声歌曲,已句有短长,音多柔变,渐近小词;唐初作者云兴,诗道复振,所以将变而不能变;及至唐中叶,杂体日益,于是竹枝、柳枝之类先变其声,〔望江南〕、〔调笑令〕、〔宫中三台〕遂变其调,但仍载于诗集中,不别为一体。至于五季,词格乃成。其歧为别集,始于冯延巳之《阳春词》;其歧为总集,则始于赵崇祚之《花间集》。自宋初到明末,沿波迭起,撰述弥增,但求其囊括历代之精华,为诸家之总汇者,为数不多。由此,本书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它兼收并蓄,不主一隅,众美兼收。至于求考诗人词者爵里,足可为资;辨证妍媸,可以为倚声之律。其网罗宏富,尤极精详,可谓有词选以来集大成者。书中诸调次第,以数字多少为断,不沿袭《草堂诗余》之强分小令、中调、长调之名,也为一洗旧本之陋。有 《四库全书》本。G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的主旨是讲罪业报应。谓一妇人因嫉妒,杀害妾生之子,后世得种种恶报。又因曾解衣带布施辟支佛,故后值佛拯救。此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从《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出,佛在祇园,因舍利子问,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