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原哀歌
作者:樋口一叶樋口一叶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莫里哀喜剧全集
莫里哀是欧洲文学史、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恪守喜剧的经典法则——喜剧在娱乐之中教育人,将喜剧提高到了同悲剧几乎相等的地位。后世西方的喜剧创作,事实上更多效法的是莫里哀,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莫里哀时期的“喜剧性”可以被看做“批判性和突破性”。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其艺术成果令后人仰之弥高。 《莫里哀喜剧全集》收录了李健吾译莫里哀的喜剧共27部,包括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吝啬鬼》《愤世嫉俗》等,全面展现了莫里哀的创作风格,是国内最完整的莫里哀喜剧译本。另有译者序、原版序、作家年表、同时代著名作家评论等重要参考资料。
柳待制文集
元代诗文别集。20卷。柳贯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简称为《待制集》。卷首有危素、苏天爵、余阙所写的3篇序,余阙序写于至正十年(1350)。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近体,卷5—6为七言近体,卷7为制、诰、表、笺、状、祝文、策问,卷8为谥议,卷9为碑铭、颂,卷10-11为墓志铭,卷12为墓志铭、塔铭、墓表、砖志,卷13为铭、辞、赞、箴、传、书,卷14-15为记,卷16为序,卷17为序、引、说,卷18-19为题跋。卷20为行状、祭文、诔、启,并有宋濂写于至正十一年(1351)的跋语。卷末是附录,所录都是有关柳贯的传记资料。据本书序跋,可知系余阙于至正十年自柳贯之子柳卣处得到柳贯文稿,约其门人宋濂、戴良编次为20卷。尚有未编入的诗907首、文248篇,编为别集20卷,未刻,藏于其后人家中。可知本集是经过筛选的,只保存了约三分之一的诗,约二分之一的文。柳贯早年诗文不自存稿,40岁以后始留文稿,并编为《北游》、《西雝》、《容台》、《钟陵》等7集,现存《柳待制文集》就是选自上述7种稿本。本集有元至正年间刊本,被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是流传较广的善本。
杨维桢集
诗文集,十一卷。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元会稽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李黼榜进士,任天台尹,历钱清场盐司令、提举杭州四务,转建德总管府推官。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未赴任。遇兵乱,避地富春山、钱塘、姑苏。曾拒张士诚之招,具书告以顺逆成败之理。达识丞相纳贿不已,上书讽之,由是见忤。后徙居松江府(今属上海市)。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诏遗逸之士纂修礼乐书,维桢在选中。他以“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辞之。次年,朝廷复遣有司敦促上道。赴京师百日而肺疾作,乞骸骨,抵家卒,时年七十五岁(一作七十六岁),葬华亭县修竹乡干山(天马山)。杨维桢是元朝文章巨公之一,其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著有《铁崖古乐府》、《春秋合题著说》、《丽则遗音》、《东维子文集》等。今据《四部丛刊》初编影印鸣野山房钞本整理。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参校。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分三篇,即〈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皆为元始天尊所说。内称一切众生身处尘劫,久染三毒六情诸多罪业。唯有延请高上道士,修建道场,燃灯烧香,至心归礼本书所列上元一百二十位天尊、中元一百二十位天尊、下元一百二十位天尊名号,忏悔一切罪过,方可消愆灭罪,祈求赦免,解脱灾害。此道法盖源于早期天师道以三官手书为人首过治病之术。《正统道藏》另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内容与本书略同。
鼓棹集
清王夫之作。分初集、二集各1卷,附《萧湘怨词》1卷,收入《船山遗书》。所作词往往突破音律限制,自由抒写,无意自工。有同治刻本及近代排印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王船山诗文集》中,编有其词。【
挥麈录
《挥麈录》,南宋王明清撰。王明清,字仲言,汝阴人,与其父王铚都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此书共分4编,其中前录4卷,成书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后录》11卷,成书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三录》3卷,成书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余话》2卷,约成书于庆元二、三年间。王明清是一位十分留心当时史事的学者,这部笔记主要就是录存本朝史事旧闻,时间上起宋太祖,下迄宋孝宗,尤详于南、北宋之间大动乱时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书中所记南渡初年史事,李心传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时多加采录,可见此书的史料价值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如《后录》第2卷记宋徽宗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之功修建“艮岳”,《后录》第7卷详细记载高俅的发迹经过等等,都是后来修史者依傍的内容。《挥麈余话》第2卷全文收录了王俊诬告岳飞的状子,后来李心传也据此录入《系年要录》中,同卷又记秦桧在靖康之变时要求金人保留赵氏宗室的状子实际上是监察御史马伸起草的,只不过强迫秦桧签了个名而已,这条记载所披露的事实真相也都为后来修史者所接受。此书也有遭人非议的地方,作者系曾布第10子曾纡的外孙,因此书中对曾布多有溢美之词,对王安石也曲意回护,而对米芾却大加丑诋,不免为其小疵。但这并不影响此书的价值,在南宋一朝的笔记中,保存史料之丰富,记载史事之详确可靠,很少有别的书能够比得上《挥麈录》。全书历经30多年才最后完成,前三录成书后各自单独刊行,《余话》写成后,才有全书四录的合刻本。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此书点校本,是目前最通行的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