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与中国
作者:泰加特
《罗马与中国:历史事件的关系研究》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J.梯加特的部代表作,出版于1939年。这部书突破传统的史学研究观念,提出并使用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即:针对历史上某一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将与之有较密切关系(在时空上)的历史事件详加罗列,在精细的对比中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该书列举的大量史实表明,在罗书帝国的盛衰期,其本土及北境、东境经常遭受蛮族的进攻、骚扰,而这类“侵扰”,以及罗马帝国主动发起和被动接受的诸多战争,又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中国对西域地方的经营及政局变化的影响,从而在理论上将古代东西方的交往(尽管在当时应属于较疏松、较间接的交往)由简单的经济关系上升到复杂的政治关系,使当时的世界形势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画面……
泰加特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财产·法律与政府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1801—1850),十九世纪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作者坚持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肯定自由贸易,对种种试图限制自由市场运转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书中还包括了巴斯夏对法律、博爱、公正、掠夺、贸易差额、社会主义等广泛内容的理解。这本文选是写给普通公众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原理。
戴东原集
十二卷。《札记》一卷。《年谱》一卷。清戴震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师事婺源江永。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奉诏任 《四库全书》纂修官。第二年,特命与会试被录取者一起廷对,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馆五年,劳累而逝。戴震通晓天文、历算、史地、训诂、音韵、考据,为一代大师。其人一生著述宏富,其中《孟子字义疏证》是平生得意之作,思想精髓尽粹于此。另著有《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将其平生著作悉编入《戴氏遗书》中。此文集所收戴震考据文章涉及《诗经》、《尚书》、《周易》、《尔雅》诸论,及天文、地理、术学诸学科,包括其散篇论著、论学书信、及序跋等。戴震文集原有《戴氏遗书》十卷,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其弟子段玉裁重排刊印,改名为《戴东原集》,增为十二卷,即所谓“经韵楼”本。此集卷首有段玉裁序,并附段玉裁著《戴东原先生年谱》、《复校札记》。此书有宣统二年(1910) 刻本,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据宣统原版重印。1980年,中华书局以 《经韵楼本》为底本,整理出版 《戴震文集》。
来南录
记行著作。唐李翱撰。一卷,翱字习之,赵郡, (约当今河北赵县)人,一作成纪(约当今甘肃天水)人。贞元进士,历官庐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撰有《李文公集》等。是篇约八百四十字。记其元和四年(809)十月奉命南下,自东都洛阳出发,经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到达广州。记水陆道路、里程、河流顺逆、滞流等甚详,对研究唐代交通有参考价值。有《说郛》本,《唐人说荟》本, 《五朝小说》本等。
伊川易传
注释《周易》并阐发理学思想的著作。又称《周易程氏传》、《程氏易传》。宋程颐撰。程颐称伊川先生,故以之名书。《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作四卷,1981年中华书局《二程集》亦作四卷。杨时《跋语》说:“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绛。未几绛卒,故其书散佚,学者所传无善本。”宋儒论《易》,各明一义,邵雍以数言《易》,程颐以理言《易》,皆“异乎先儒之本旨矣”。成书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伊川易传》仿王弼《周易注》体例,只注《易经》和《彖》、《象》、《文言》三传,其余各传都未作注。对传文的注解也与王弼一样,把它们分别列入各卦各爻之下来解说。程颐推崇王弼、胡瑷、王安石三家注《易》著作,继承了他们的解《易》风格,在易学观上重义理轻象数。【注:标点本不全,完整本请参阅四库本!】
见只编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三卷,明姚士粦撰。卷首有其友人屠中孚序谈此书之作:姚每携三寸管,脚著游屐,身背囊橐,行迹半天下,以“溯千古,验来今也。事不逾条数十百,而多耳目外事、公朝间语、能人铦手于情理,缩远异于眼中。”可见此书为撰者云游天下时所见所闻的记录,其中多传奇、轶闻故事之类,也偶杂记名胜事物等。
古乐经传
古乐书的解诂著作。清代李光地撰。共五卷。对历代典籍中有关乐论进行辑录、注解。第一卷为《乐经》,选取《周礼·大司乐章》;第二卷为《乐记》,选取《礼记·乐记》;第三卷为《附乐经》,选取《易经》、《书经》、《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有关文字;第四卷为《附乐记一》,第五卷为《附乐记二》,辑录经、传、子、史诸书的有关文字。雍正五年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