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雷普利
作者:海史密斯
“雷普利系列”共五本,是黑色犯罪小说的颠峰之作。 在最著名的《天才雷普利》中,主人公汤姆·雷普利还是个出身平凡、生活也毫无值得炫耀之处的年轻人。他受到一个富商之托,到意大利去游说他放荡不羁的儿子迪基重回他的家乡美国。但是当雷普利一到那里,就深深地被迪基一掷千金的奢靡生活和他美丽温柔的 女友迷住,最后这样的欲望竟扩张成想要将迪基取而代之,他缜密的心思、冷静的犯罪手法教人措手不及。就在雷普利陶醉于亲手打造的美梦中时,一次意外的巧合却害他露出了马脚,于是他开始引起警方的注意和调查…… 此后的四本续篇,雷普利继续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考验,带着“案底”逍遥法外,并在此后的连锁反应中犯下新的罪孽。 这个人物,是20世纪犯罪小说中最经典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心理历程,不仅在类型小说领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而且其文学价值对此后的小说,尤其是所谓黑色的“邪典小说”,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的书
热风
鲁迅著。1925年11月出版,见《鲁迅全集》第二卷。该书收集作者自1918年至1924年间的杂文四十篇。大部分作品作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为《新青年》写的时事短评(即“随感录”)。这些随感录,或反对保守,破坏偶像,痛斥国粹,针砭锢弊;或倡导科学,纵论时事,追求进步,争取生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在屠杀者》,直刺封建复古主义者,给国粹派以沉重的打击;《估〈学衡〉》,撕下了“学衡”派“学贯中西”的画皮;《以震其艰深》、《所谓“国学”》、《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等,批判了中西合流的复古主义逆流。另外的随感录有对扶乩、静坐、打拳等迷信思想的批判,也有对十月革命“新世纪的曙光”的热情歌颂。本书是作者第一部杂文集,它体现了鲁迅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题名《热风》,因作者感到“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反映了对社会改革的热烈愿望。作品篇幅短小,感情炽热,尖锐泼辣,说理明快。
幼科释谜
儿科著作。六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四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融汇己说,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二卷为诸病应用方。现存清刻本、1957年出铅印本。本书曾收入 《沈氏尊生书》。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撰人不详。似为唐宋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称汶水真人蒙上清上玄玉女赐以神龙之珠,并得妙炁之符。得道升真之后,又对丹元讲道传经,并授龙珠和符箓。经文称若依法烧香拜祝,明目看珠,则珠化为龙,负人上游九天,取龙炁炼形,可以出入龙之口鼻。若以黄笔书升龙符于青素之上,置鲤鱼口中,则赤鲤化龙,载人上升成真。
孟子师说
《孟子》研究著作。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南明弘光朝覆亡后,曾纠集里中弟子数百人,从鲁王抗清,号“世忠营”。失败后奉母返里,主讲证人书院,绝意仕进。是书系述论其师刘宗周关于《孟子》学说之宗旨的著作。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学者称念台先生,又称蕺山先生。浙江江阴(今绍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性鲠直,天启时得罪魏忠贤,削籍;崇祯时又指责思宗过失,两次被斥为民。明亡,绝食死。宗羲以其师刘宗周于《论语》有《学案》,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独于《孟子》无成书,乃述其平日所闻,潜心读其师书之所得,著为《孟子师说》,以补所未备。宗周之学,标举“慎独”为宗,而大旨渊源,以阳明之说为本,故宗羲所述,仍多阐发“良知”之旨。然于“滕文公为世子章”,力辟沈作喆语辨无善无恶之非,于“居下位章”,力辟王畿语辨性亦空寂、随物善恶之说,则亦不尽从姚江学派。其议论,大都按诸实际,推究事理,不为空疏无用之谈,略其偏驳而取其明切,于学者甚有裨益。宗羲对其师后世蒙受毁伤甚为愤慨,谓“毁誉失真,孟子虽为一时言之,而后世大抵皆然。如程朱门人尽有庸下而无不多誉,象山阳明至今毁者不已。至于青史,其淆弥甚。人言盖棺论定,君子之论定,毁誉之论未始有定也”。有《四库全书》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唐代华严学者李通玄撰,四十九卷。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身为李唐王室后裔,其早年钻研易理、精通儒学,后转而深入佛典,对《华严经》用功尤深。 这部论著围绕《华严经》展开阐释。开篇以立十门之法,即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来剖析《华严》一经义理,为理解全经搭建起基本框架。在释经文时,先对经意进行总叙,阐明经宗趣,点明教体,总陈会数,随后详细解读经文内容。 书中观点独特,创立 “十宗十教” 判教理论,将《华严经》全部内容划分为十段,指出其有五种因果遍周义。强调文殊、普贤与毗卢遮那佛的三圣圆融关系,纠正当时佛教界轻视文殊而重普贤的倾向。同时,其学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并将《周易》思想融入对《华严经》的解读中,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在华严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清凉国师澄观的《华严经疏钞》并称为 “华严双璧”,为后世华严学者提供新视角与思路,对中国华严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
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一卷,唐武彻述,日本严宽题记,慈泉题记,龙肝题记。尾题无佛顶二字,附加字具足本及不空译注义,大正九七五注义另目。